居家廢棄藥物回收∼「藥」落實 |
 |
◎嘉義長庚藥劑科組長 張展維 |
 |
 |
 |
深入社區宣導用藥安全的觀念 在參加嘉義縣衛生局所舉辦的「社區用藥安全健康營造」-居家用藥安全宣導及訪視時,發現受訪民眾對於家中藥品的保存與過期的(剩)藥,都不知該如何處理,甚至因保存方法不對,而對藥品已變質或者已過期了而不自知,若再遇到家中有人身體不適時,還會將以前沒吃完的藥,再拿出來使用。這些錯誤保存及用藥觀念稍有不慎,往往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所以教導民眾定期檢視家中藥品的保存期限,及了解過期(剩)藥的處理方式,是我們進行居家用藥安全宣導及訪視的目的之一。 藥品勿亂丟,環境少污染 國外對民眾進行如何處理過期(剩)藥的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民眾,都將藥物當作垃圾處理,直接倒入馬桶或水槽。我們於訪視時,也看到民眾有類似的觀念和習慣。國內對藥物回收的宣導,於西元2006年由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起「家庭用藥總體檢」活動,由社區藥局協助民眾整理過期或未服用藥品,之後逐步推展藥物回收的計畫。 為什麼需要宣導藥品回收的觀念呢?某些類別藥物的不當棄置(如:抗生素藥物、化療藥物、荷爾蒙製劑等等),可能會讓藥物直接進入水裡、廢水處理廠或垃圾掩埋廠,長期會造成環境污染,間接影響生態環境。 嘉義長庚每月平均回收15公斤的廢棄藥物,回收數量呈現成長的趨勢,分析回收廢棄藥物,以過期的健康食品和慢性病藥品最多,處方藥物以降血壓藥、消炎止痛藥和胃腸藥為主,我們主動進一步了解回收的原因,主要是疾病已痊癒、重複就醫用藥、藥物過期及親朋好友推薦佔大多數;去年已在嘉義縣舉辦27場衛教活動,宣導正確用藥及藥品回收觀念。 藥品回收3步驟「1要2不3注意」 相信大部分讀者家中,也都會有一些不知該如何清除的「舊藥」。家中的剩藥,除了須注意是否已過期之外,更要注意剩藥勿自行使用,須經由醫師重新評估,再依照醫囑用藥。建議讀者定期進行居家過期(剩)藥品總體檢,家中過期(剩)藥品的檢收3步驟可以參考「1要2不3注意」: 1「要」:要定期檢查家中用藥,建議至少每半年定期檢查藥品是否已過期,若藥品過期或變質,可以將過期藥品連同包裝或藥袋檢收(記得要去除藥袋上屬於個人隱私的資料)。 2「不」:不要亂丟過期的藥或不吃的藥。 3「注意」:把廢棄藥物送回醫療院所,讓藥師協助分類檢收。 另外,到底藥品檢收的項目有那些?又該如何處理呢?以下為您一一說明: ˙藥品檢收範圍 受潮、變質、過期(剩)藥、具有毒性藥品(如化療藥品)、不確定是否為合法藥物、有標示不明確的藥品。從外觀辨識變質藥品的方式:藥粒(裂痕、變成碎片、粉末、變色)、軟膏(變硬結塊、變色、液化、藥物軟管出現裂縫或滲漏現象)、膠囊(出現軟化或沾黏)。 ˙建議處理方式 可於門診服務時間送到長庚醫院各院區藥局、原處方醫院藥局或有「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標章的社區藥局,檢收集中處理。請特別留意化療藥品或具毒性的藥品,需先裝入密封的夾鏈袋,以避免人體直接接觸造成危害。 ˙廢棄針具檢收 如:住家自行注射藥品(如胰島素、人工受孕荷爾蒙製劑及骨質疏鬆治療劑等),使用完畢的注射針頭或針筒等廢棄醫材。 ˙建議處理方式 針具需裝入塑膠罐、玻璃罐之類的硬質容器內,帶回醫療院所,再依醫療感染性廢棄物處理。切勿自行丟入垃圾筒,以避免環境污染或處理人員針扎的意外傷害。 正確用藥觀念要扎根 提醒讀者,除了慢性病長期用藥之外,藥品應確實依照醫師囑咐於治療期間內使用就好,不要重複就醫領藥及囤積藥品,並定期進行居家用藥總體檢,大部分醫院設有「藥品回收站」,及居家附近設有「居家廢棄物檢收站」標章的社區藥局,都提供民眾方便回收藥物的管道。正確用藥觀念及正確的處理過期(剩)藥,除了可以節省醫療資源、提升用藥安全,亦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為建構健康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大學專欄 |
 |
 |
病人安全 |
 |
 |
醫療與社會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