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人群,邁向頂尖∼ 期許長庚另一個35週年 |
 |
◎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王正儀口述
◎林口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 高川琪採訪 |
 |
 |
 |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於民國65年12月成立,本人則於同年10月成為第一批進入長庚上班的醫師,從當年在敦化北路僅三百床六百位員工,到今天整個長庚醫療體系已達一萬張病床,35年來,本人與長庚醫院一同成長,經歷轉型與見證大小里程碑。所有的員工都知道,本院的宗旨就是「人本濟世,病患優先」,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本院創立初期,即秉持「服務病患,提升醫療水平」的理念,設立不收紅包、不收保證金以及先看病後繳費等多項創舉,為台灣醫療生態樹立典範。兩年後林口長庚醫院開幕,為亞洲最大的財團法人醫院之先河。35年來,本院不自滿於現狀,在台灣由北到南六大縣市,設立7家醫院,1間護理之家及1間養生文化村,能夠這樣腳踏實地的擴展,都來自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醫院又設立「專科主治醫師制度」,鼓勵醫師進修次專科學有所長,使得各醫療專科蓬勃發展。能夠走過35個年頭,除了草創階段地基打穩,更需建築在良好的傳承與交棒,造就長庚充滿生氣的各級醫療行政單位。能夠見證長庚35週年,本人與有榮焉。 本人於民國98年就任林口長庚醫院院長,放眼過去,長庚不論在服務、教學、研究已經有顯著成就,幾經思考,為了提升服務內容與品質,決定向「行政院經濟部國家品質獎」挑戰。從參加競賽到正式評鑑,歷時6個月的準備工作,對各級主管幹部及全院員工都是前所未有的經歷。這段期間共召開兩次全院同仁共識會,還記得所有同事將第二會議廳擠得水洩不通,上下一條心、同心作戰、士氣高昂。我們將長庚推行品質管理之經過、作法與成果,分為八大章節呈現,從經營理念到人力資源培育、從資訊處理到品質控管,不僅是驗收,更是一部長庚醫院歷史軌跡紀錄,在認證國品獎的同時,我們重頭溫習。當時,全院組成八個工作小組,每組培育種子教師後,帶回各科部進行全院品質控管觀念闡述與再教育,經過一層層的分工,全院啟動,各司其職。雖然已做好萬全準備,但評鑑後等待結果仍是分秒煎熬,一方面對於全院員工的齊心協力感到安慰,一方面更希望能夠獲得國家最高品質肯定,才對得起長期支持本院的廣大患者與不眠不休守護這家醫院的全體同仁。結果揭曉,我們不負眾望獲得殊榮,這就是長庚不斷追求卓越的再次證明,回首過去,我們對得起創辦人與所有為這家醫院努力過的每位夥伴。 除了照顧患者提升品質,我們更清楚了解到,所有的臨床都要與學術和研究結合,否則臨床會停滯不前,這要從教育做起。長庚醫學院成立於民國76年(民國86年核定為長庚大學),民國年在董事長的指示下成立長庚護專(隨後於民國91年改制技術學院,民國年改制為長庚科技大學)。從單一的醫學人才培育開始,接著擴充系所,培養資訊、工程、管理、社會學科等各界菁英,成為長庚醫院永續進步的動力。此外,每年本院撥出約3%的營收投入臨床與基礎研究,目前正在興建的永慶尖端醫療園區,更規劃頂尖的研究與醫療設備,將打造全台第一家擁有質子治療中心的癌症醫院。我們投入於學術研究的成果有目共睹,不但每年平均發表SCI論文逾一千篇,林口長庚顱顏整形外科、顯微重建中心、高雄長庚的肝臟移植中心,更是聞名世界,不論在技術與學術上,皆居於領導地位;先後於民國98、99年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金獎肯定,再再表示長庚結合臨床與學術研究的努力,已超越國際水準。目前為止,國內尚無其他醫療院所能獲頒金獎,長庚能有此成就非常難能可貴。 我們也重視自身所應負起的社會責任:除7家醫院的急慢性病床,護理之家與養生文化村更開展長期照護與老年安養服務,為全民健康提供完整醫療網。此外,本院也是國內最大的住院醫師訓練中心,提供醫療專業人士學習進修管道,近十年來,總計有68個國家,多位外國醫師慕名前來受訓,長庚醫院對世界醫療教育的提升,貢獻良多。針對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國家提供必要的診治技術,也是我們的責任。今年衛生署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製作「亞洲新視野:台灣醫療奇蹟」紀錄片,首次以台灣國際醫療為報導主題,報導本院臍帶血移植治療地中海型貧血等國際醫療援助以及本院的整形外科,將於民國101年春季於亞洲紐澳30餘國同步播放,見證本院長久以來的專業人道關懷。我們還積極走入社區,深入復興鄉進行健康管理與衛生教育,本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更於民國89年起展開全國中小學校氣喘監測與照護計畫,針對老師、公衛護士、社區藥師進行醫院、學校、社區多方氣喘防治整合醫療,這些都是本院積極參與的社會公益與社會責任。 過去35年,長庚醫院為社會提供世界級的臨床服務與教學研究;展望未來,就如日前至本院演講的Mayo Clinic Professor Franklin H. Sim 所言,我們希望能為醫療事業融入更多人文關懷,建立長庚特有的文化倫理,成為世界頂尖的醫療機構。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高更遠,有幸與長庚這個巨人一起成長,並且得以窺探醫學與人文知識殿堂的奧秘。未來的路無限寬廣,本人將堅定地與它一同走下去,永續服務我們的病患與廣大民眾,與長庚再造歷史。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大學專欄 |
 |
 |
病人安全 |
 |
 |
醫療與社會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