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病猶親,視院如家∼我與長庚35年 |
 |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陳敏夫口述
◎林口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 黃尚玉採訪 |
 |
 |
 |
回首過往,細數我在長庚醫院走過的35個春秋寒暑,可說是從無到有,從成長到茁壯,點點滴滴在心頭,永難忘懷。1976年,我與張昭雄院長、廖運範院士、黃妙珠醫師等,是一起來到長庚醫院的開拓者(如附圖)。當時的敦化北路199號還只是荒草一片,我們就先因陋就簡地在現在的台塑大樓地下室看診。那一年,12月1日,台北長庚落成,大家都自動自發地捲起衣袖,打掃及整理新落成大樓的每一個角落,對它就彷彿對待自己家園一樣,充滿無限期待和珍惜。 那時,台北長庚的五樓門診是我白天的診間,也是晚上的值班室。由廖運範院士所診斷的肝癌患者,通常我們都是在這裡一起向病患解釋手術的相關問題。還記得,位於急診裡的治療室是本人第一台急性盲腸炎執行手術的地方。 35年來,數不清的日子中,我為病患親力親為,以院為家,服務的病患及疾病的種類,已無法計數。35年後,光是林口長庚醫院就有80餘間的開刀房,年手術量高達7000餘例,更配備有術中同步診療中心等,最新、最高階的設施;但長庚即是我家的觀念仍深深銘刻在第一代的老長庚人的心中;不變且永恆,歷久更彌新。 35年前的台灣,肝膽外科尚在啟蒙階段,不但診斷儀器缺乏,就連解剖知識都還未完全了解。在當年會一頭栽進這個渾沌不明的領域,除了羅慧夫院長的仙人指路外,憑藉一股年輕人面對挑戰和困難毫不服輸的態度,是促使著我步上肝膽外科的最大動力。當年出國並不容易,我就利用豬肝練習膽道鏡。那時,台大醫院的林天祐教授曾受聘到長庚醫院作顧問教授,我很幸運的能獲得他的指導。林教授相當訝異於我們的肝癌病例數;主要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精良的醫療團隊,包括內科、肝膽科、放攝線科,及腫瘤科;由廖院士診斷後的病患就轉介來開刀,也是由於這樣的合作,使得長庚醫院在肝癌手術上能獲致相當大的成長和領先。時至今日,每年的肝膽手術病例都超過400例,早已被認定為肝膽手術的國際「large volume training center」。 本人在1983年得到美國外科學院院士(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 FACS),同時也是美國腸胃道外科醫學會的常任會員(regular member)。此外,也由於相當多的論文發表,在許多國際肝膽外科醫學會我亦是常任會員及台灣的代表。去年6月,我也在日本仙台接受日本肝膽外科醫學會頒發的榮譽會員。 我在專業上的成就大抵可以我在國際上的表現為總結;但最令我難忘的,卻是兩次幫王創辨人永慶先生手術的經驗。當年的我,不過是毛頭小主治醫師一個,王創辦人卻願意由我來執行胃部分切除手術的主刀,因為他相信自己的醫院是世界最好的,自己的醫師是世界最強的。時至今日,那種完全的信任仍令我深感光榮。好幾年後的一次餐會上,王創辦人對於那次手術的評價是:「現在什麼問題都沒有,我比以前更加健康了。」幾年之後,我又再次幫王創辨人動甲狀腺的手術,同樣是恢復得相當順利。也許是因為這個關係,我也在年接任外科部主任,當時我歲;王創辨人對於年輕人信任的氣度,真是令我感佩。有一次,王創辦人在聚會上說企業跟外國買東西光是know-how都要付費,為什麼我們對於所有的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無要求回報的教學?我說我現在會開刀也是我的老師無私教學的結果! 我與王創辦人,兩人之間的彼此情誼在許多小故事中表露無疑,也間接地促成了「永慶尖端醫療園區」的實現。2007年,王創辨人來林口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問到我對於林口未來發展的看法。我提及林口發展的空間仍顯不足,許多醫師想進行研究卻沒有空間。如果有一塊新的土地,我也許能夠規劃成一個研究的新天地。而我當時看上的,就是在舊停車場的台塑化用地。因此,2009年4月終於完成用地變更,也就成為今日的永慶尖端醫療園區。這個規劃有研究大樓、質子治療中心、動物實驗中心,總共六公頃的土地案,將是林口醫學中心的新里程,同時也會是一集環保和綠地於一身的低污染建築。 林口長庚在2010年中研究計畫共計2,100件,總金額高達9,000萬美金。體系內的論文發表數已超越台大和榮總。我們沒有超級明星醫師,我們有的是堅強完整的醫療團隊。展望未來,我們應致力幾個top down的研究,其中之一就是癌症研究。我們不只要做癌症中心,我們還要將其提升至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將本土的資料反饋在臨床運用上。我們癌症中心的成功,使得各家醫學中心紛紛起而效尤。此外,我們也應同時朝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之路前進。我們也努力申請講座教授來院,對於院區的研究計畫進行指導和整合。在人才的培育上我相信未來的領導人都將是來自於土生土長的長庚人。時代在變,長庚也在更新,然而理應不變的是我們的核心價值,那就是提供平民化的醫療,這是今後所有長庚人都應自豪的志業。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大學專欄 |
 |
 |
病人安全 |
 |
 |
醫療與社會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