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第十二期 100年12月1日發刊
長庚醫院35週年院慶專刊
我心肝、您寶貝,讓愛無限延∼器官捐贈邀您共同響應
◎林口長庚社服課 林婌芳社工員、朱怜穎社工師
曾經,高雄市一名17歲男學生,因一場感冒導致嚴重性心臟衰竭,需以換心手術治療。在這個充滿希望、意氣飛揚的年紀裡,他最後卻在飽受病痛之苦,且又待不到合適的器官捐贈下,結束了短暫的生命。
由於醫學的進步,若僅是部分器官衰竭的病患,可以利用器官移植來延續其生命。然而,在中國人的宗教習俗與傳統觀念束縛下,常使得在推廣器官捐贈理念時窒礙難行。依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最新統計,截至民國100年10月6日為止,全台等候器官移植個案總數為名;但目前捐贈器官人數每年僅人上下,兩者間差距甚大。許多病患長時間忍受著身體的不適,與家屬共同期待重生的機會,想活下去而努力與死亡搏鬥到最後一刻的信念,讓他(她)們成為大家心中的生命勇士。只是,即便他(她)們努力地苦撐與奮戰,卻往往因捐贈器官的人數有限,導致大多數的病患無法等待到合適器官而病逝。
為了讓器官捐贈者與等待受贈者的生命有另一次飛揚的機會,長庚醫院多年來致力於器官捐贈觀念的宣導,除固定於醫學大樓之器官捐贈服務台提供器捐同意書簽署及諮詢服務外,更藉由多元化活動的辦理,包含教育訓練及捐贈小語競賽等,持續於院內外推動器官捐贈簽卡服務。今年更是擴大舉行「我心肝、您寶貝,讓愛無限延」器官捐贈宣導週。8月22日開幕儀式中更安排器官捐贈代言人「小麥熊」布偶,小麥熊一出現,立刻吸引了許多路過的大朋友及小朋友們;小麥熊是一隻補過心臟的小熊,名為小麥就是麥穗的意思,麥穗落地會長出新的麥苗,就像好心人幫小麥熊種下了愛的種子,讓小麥熊把更多的愛傳播出去,使得有限的生命變成無限的大愛。小麥熊背後的涵義,觸動許多民眾的心,更有許多民眾藉由小麥熊的深遠涵義,體認到器官捐贈的意義。
此外,活動中也特地邀請腎臟受贈者陳小姐親臨現場,分享等待器官捐贈以及獲得重生機會的心路歷程。陳小姐說:「我來自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婚後育有兩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同時擁有令人羨慕的好工作,當我滿足於幸福的人生時,身體漸漸出現異常;當醫師宣布我必須長期洗腎時,我的心情盪到谷底,原本美滿的生活,因為生病而有了很大的轉變,除了家與公司以外,醫院也成了我生活中最常停留的地方。有一天,突如其來的換腎通知,讓我先是感到震驚,不敢置信自己竟能有如此的幸運。但是開心的感覺慢慢轉變為心疼,因為我知道重生機會的背後,是另一個家庭的心碎,想到捐贈者家屬悲傷難過的心情,讓我除了不捨還是不捨!然而心念一轉,我告訴自己,只要手術順利,我要將原本於醫院洗腎的時間,用來從事公益,推展捐贈者理念,讓更多等待希望的人,也能等到與我同等的幸運。」由於陳小姐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使得大家也願意進一步了解器官捐贈的意義與重要性。
最後,在本院翁文能副院長、謝文斌名譽副院長等各級主管的帶頭響應下,本次宣導週共簽署387張器捐同意卡;有些人因為認同生命延續的理念而為自己簽署,有些人則是因為家人曾接受器官捐贈,獲得新生,所以全家總動員來院響應簽署活動。活動中,有個仍只是牙牙學語的孩子,也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張卡片,雖然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張卡片,相信也會是他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一張卡片!參與簽署的民眾楊小姐說:「歷經父母年老、患病與往生的過程,讓她明白人生最後的路,得要自己選擇,別讓家人負擔抉擇的沉重與悲傷」,所以她為自己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及接受安寧療護同意書。民眾林先生說:「如果生命的完整過程包含死亡,那麼他希望死亡對於自己與他人不僅止是自然的過程,而是富有意義的,或許這個意義可以是給別人一個希望。」於是林先生除了請太太作為自己大體捐贈的見證人外,更是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生命重如泰山、輕如鴻毛,生命的延續有不同的形式,藉由簽卡,給自己與他人一個機會,多一份簽署,就多一份希望,期待您我都能將這美麗的小小心願,化作大大的行動,一同來響應器官捐贈,讓愛無限延續!
         
 
封面故事
大腸癌的防治概說
大腸鏡在大腸癌篩檢的角色
微創腹腔鏡大腸手術
化學治療在大腸直腸癌治療的角色
新聞紀要
桃園長庚追思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紀念音樂會紀實
「100年全國志願服務管理者專業訓練」圓滿成功
我心肝、您寶貝,讓愛無限延∼器官捐贈邀您共同響應
基隆長庚榮獲「節約能源績優傑出獎」
特別報導
不斷進步,持續成長,體現長庚核心價值∼長庚體系35有感
待病猶親,視院如家∼我與長庚35年
海納百川,登峰造極∼長庚35邁向世界級頂尖醫療中心的期許
長庚紀念醫院創設35年感言
服務人群,邁向頂尖∼ 期許長庚另一個35週年
穩固根基,蓄勢再發∼祝長庚35生日快樂
同舟共濟,止於至善∼期勉長庚35後好要更好
深耕台灣,醫援國際∼恭賀長庚35週年
心靈點滴
我的護理工作∼從萌芽到茁壯
養生文化村報導
愛與追思
大學專欄
悲喜交集的遺憾∼緬懷老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史坦曼
病人安全
居家廢棄藥物回收∼「藥」落實
醫療與社會
醫療、社會與長庚醫訊
醫療與社會:來自教學上的省思
藥師∼偏遠地區義診服務不可或缺的身影
讓人感動與難忘的笑容∼不私無悔的投入社區健康營造
社區保健到鄉里 長庚用心照顧您
讓愛出走∼雲林長庚醫院鄰近鄉鎮義診紀實
建國百年 圓百名孩童小小的夢與白色巨塔的愛相逢
嘉義長庚醫院公托學童義診感想
增刊目錄
反菸拒檳,為健康而戰!三對三星光鬥牛賽
右手與我鍾愛一生 我與長庚結緣情亦深
民眾注意:超級細菌MRSA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