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第十二期 100年12月1日發刊
長庚醫院35週年院慶專刊
同舟共濟,止於至善∼期勉長庚35後好要更好
◎嘉義長庚醫院院長 蔡熒煌
長庚紀念醫院已經成立35年,而我來長庚也超過32年,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到研究員,從主治醫師、主任到院長,一大段時間隨著長庚一起成長。
長庚的成長,我認為可以分幾個階段,第一段是快速成長期。由台北、林口、基隆、高雄、逐步增長,也帶動台灣醫界整體的發展,但也確實是最辛苦的一段時期。想當年林口幾乎是每個月在開新病房,值班是隔天一班,另一天就是倒頭大睡,僅有的娛樂就是公西村的水餃,二樓會議室的舞會!內科的主治醫師要值急診,外科的主治醫師幾乎是「駐院」醫師,小夜的時段,病房爆滿,擠滿了白班補Note的護理人員,及order renew的醫師;一有新開院區,大家便忙於支援,但那溫暖的向心力,一起向前衝的力量,至今回首,仍是令人懷念不已。第二階段是鞏固期,長庚擁有豐富的臨床資訊,醫學院成立後,投入大量研究動能,大量的論文發表,多位前輩在國際間卓越的成就,醫療新知及技術研發成立,在在讓社會及醫界刮目相看,也奠定了國內三大醫學中心鼎立的時代。第三階段是成熟期,在醫界體驗到長庚的優點後,我們陸續有諸多管理、醫療、護理人材被挖角至全國各個角落,協助醫療機構的成長,所以「小長庚」、「長庚模式」……等名詞的出現,也讓我們帶著些許的驕傲,體認到自己的重要及責任。但是不容否認的,因為台灣社會脈動的加速,社會價值觀的迅速變化,醫療外在環境的變遷,讓我們也遇見一些不同的批判,令我們也不得不調整步調,作部分的修正。
30多年來,對這個陪我一起成長的機構有太多的投入及感情,未來我想我們會走向更精緻、人文及承擔社會責任的長庚:過去我們的優勢是大量、齊一品質的服務,未來是小量、多樣、高品質的精緻服務。人文不是只有充實非醫療專業領域的教導,更重要是人材的培育,創新的鼓勵及企業文化傳統之建立。承擔社會責任不是只有作善事,更重要是參與的改革,甚至領導社會風氣之進步,這一切一切都有待我們的努力,相信只要堅持以病患為中心,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信念,一定可以奠下百年之基礎。
         
 
封面故事
大腸癌的防治概說
大腸鏡在大腸癌篩檢的角色
微創腹腔鏡大腸手術
化學治療在大腸直腸癌治療的角色
新聞紀要
桃園長庚追思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紀念音樂會紀實
「100年全國志願服務管理者專業訓練」圓滿成功
我心肝、您寶貝,讓愛無限延∼器官捐贈邀您共同響應
基隆長庚榮獲「節約能源績優傑出獎」
特別報導
不斷進步,持續成長,體現長庚核心價值∼長庚體系35有感
待病猶親,視院如家∼我與長庚35年
海納百川,登峰造極∼長庚35邁向世界級頂尖醫療中心的期許
長庚紀念醫院創設35年感言
服務人群,邁向頂尖∼ 期許長庚另一個35週年
穩固根基,蓄勢再發∼祝長庚35生日快樂
同舟共濟,止於至善∼期勉長庚35後好要更好
深耕台灣,醫援國際∼恭賀長庚35週年
心靈點滴
我的護理工作∼從萌芽到茁壯
養生文化村報導
愛與追思
大學專欄
悲喜交集的遺憾∼緬懷老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史坦曼
病人安全
居家廢棄藥物回收∼「藥」落實
醫療與社會
醫療、社會與長庚醫訊
醫療與社會:來自教學上的省思
藥師∼偏遠地區義診服務不可或缺的身影
讓人感動與難忘的笑容∼不私無悔的投入社區健康營造
社區保健到鄉里 長庚用心照顧您
讓愛出走∼雲林長庚醫院鄰近鄉鎮義診紀實
建國百年 圓百名孩童小小的夢與白色巨塔的愛相逢
嘉義長庚醫院公托學童義診感想
增刊目錄
反菸拒檳,為健康而戰!三對三星光鬥牛賽
右手與我鍾愛一生 我與長庚結緣情亦深
民眾注意:超級細菌MRSA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