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卷第六期 111年6月1日發刊
熱情與專業~中醫耕耘偏鄉建醫療守護站
兒童癲癇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兒童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陳韻茹
這天晚上8歲的小睿和往常一樣,晚餐、洗澡後便準備上床睡覺。入睡沒多久,媽媽發現小睿的房間傳來奇怪的聲音,進門一看,小睿躺在床上左臉抽動、口吐白沫,並且發出像是喉嚨有很多痰的聲音。媽媽想叫醒他,但小睿仍沒有反應,緊接著小睿開始全身繃緊僵直、手腳一陣一陣地抽動,媽媽嚇得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在救護車上小睿已經停止抽動了,但全身癱軟無力,抵達急診時,小睿已慢慢恢復了意識。
急診醫師跟媽媽詳細詢問發作的經過,也幫小睿做了身體理學檢查,神經學檢查及抽血檢驗,懷疑小睿可能有癲癇的疾病,因此安排小睿至兒童病房住院,進行後續的檢查和觀察。
「癲癇」在台灣俗稱羊癲瘋或豬母癲,過去常常讓世人對這樣子疾病的患者有誤解,甚至被誤認為是精神病。目前我們知道癲癇是一種腦部疾病,在醫學上的定義如下:癲癇是由於腦中灰質的神經細胞不正常的過度放電所引起。
癲癇其實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疾病,研究指出每1千人中大約有5.10人患有癲癇。癲癇好發時期有3個階段,第1是在出生前後,第2是小學及中學入學的前後,第3則是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實際上有60.70%的癲癇病人以當今的醫療水準是找不出病因的,而30.40%查出原因的個案當中,有些源自於先天性的疾病(如:腦部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先天性感染等),有些則是後天的疾病造成的(如:頭部外傷、腦炎及腦膜炎後遺症等),因為遺傳而來的反而是少數,各個發病的年齡層,其好發的原因也會有所出入。
癲癇由發作表現可以分為兩大類:全身性發作(一瞬間整個大腦包括左右大腦半球同時全部放電),局部性發作(先從單側大腦的一個部分先放電,而後漸漸擴散影響到其他部分)。
孩童時期常見到的全身性發作有:
一、泛發性強直陣攣發作
發作時,孩子會失去意識,眼珠上吊,牙關緊閉,四肢起初會用力伸直,接下來手腳就變成規律性的抽動,因為發作時吞嚥、呼吸被抑制,所以孩子口吐白沫、臉色會發白發紫。熱性痙攣一般就是以此型態表現。
二、失神性發作
發作時,孩子正在進行的動作會突然停止,看起來像失了魂似的,對外界沒有反應,通常經過數秒後,孩子便回了神並繼續原來暫停的動作;和一般發呆不同的是,一般發呆一叫他可立即回神,失神性發作時則對叫喚無反應。
三、失張性發作
身體突然間會喪失所有肌肉的力氣,整個人碰的一聲摔下去。
四、肌陣攣發作
身體或四肢短暫快速地抖動,就好像被嚇到一般。
至於局部性發作的患童,可再依照有無合併意識喪失分為兩類:
一、單純性局部發作
孩子發作時意識清楚,通常會出現無法控制的手腳抽動或一部分的身體有異常的感覺,這種發作通常較不會有身體的傷害。
二、複雜性局部發作
孩子發作時會合併意識喪失,通常發作前有些患童會有感覺快要發作(前兆),之後可能出現頭轉向一側、一側肢體僵硬、一側肢體出現不自主的動作;發作後覺得疲倦。孩子可能會記得前兆,但對之發作階段便沒有印象。
遇到孩子發作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仔細觀察、並維護患童的安全,可以先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躺下,翻成側臥的姿勢或頭歪向一邊,以利口水或嘔吐物自然流出,不要嘗試撬開嘴巴或塞入任何東西,密切觀察患者的動作及記錄發作的時間(若手機能夠錄影,也可將發作情形錄下,供醫師參考),發作後讓孩子休息直到恢復清醒,如發作時間超過3.5分鐘仍沒有要停止的跡象,或是發作後孩子意識一直都沒有恢復,則考慮送醫。
醫師在住院中會視孩子的狀況安排檢查,可能會安排抽血、驗尿、腰椎穿刺、腦波檢查及其他神經學影像檢查(如腦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攝影),並依據孩子的狀況來決定是否需要外科手術、抗癲癇藥物治療或是採用生酮飲食。只要和醫師密切配合,用正面的態度認識癲癇,遵從醫囑規律服藥,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大部分癲癇孩童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甚至痊癒。
         
 
封面故事
投入偏鄉醫療的實證研究~從探索偏鄉老人慢性疼痛與中醫治療成效談起
中醫偏鄉巡迴醫療之多年經驗分享
中醫之愛在偏鄉~九如媳婦的中醫社區醫療
醫學報導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小傷口解決骨刺及神經壓迫造成的神經痛
心靈點滴
整形外科「為羅慧夫精神而騎」自行車環台接力啟程
醫脈相傳
我在長庚的三兩事∼整形外科 羅綸洲醫師
中醫報導
清冠一號該怎麼用?常見問與答
飲食營養
外食族增肌減脂,要會挑食!
兒童醫療
兒童癲癇
本月主題
南台灣中醫偏鄉地區巡迴醫療概況∼高雄長庚十年經驗
焦點話題
SARS康復者對新冠病毒疫苗的免疫記憶反應
兒童新冠肺炎疫苗∼在疫苗的效果與不良反應之間來思考
嘉義長庚新冠研究 勇奪國家新創獎
疫情升溫讓人好焦慮,適時抒壓避免影響正常生活
慢性高血壓孕婦積極控制血壓可降低子癲前症和早產風險
領航醫衛 邁向國際 Medical Excellence Taiwan揭牌啟動
長庚醫院與拉曼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擴大與馬來西亞醫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