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新冠肺炎疫苗∼在疫苗的效果與不良反應之間來思考 |
 |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 謝育嘉◎林口長庚副院長 邱政洵 校閱 |
 |
 |
 |
Omicron 的流行,讓沒有打疫苗的兒童感染人數逐漸增加,疫情趨勢令人擔憂。針對兒童族群,我們以其他國家嚴重的疫情為借鏡,對於施打疫苗持正面支持的想法。 兒童罹患新冠肺炎(COVID-19)的症狀,一般較成人來得輕微。大部分兒童的臨床表現以輕症為主,症狀與一般感冒病毒感染無異(舉凡發燒1.2天、頭痛、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嘔吐、腹瀉等症狀)。但還是有些兒童會病得很重,併發腦炎、腦病變、心肌炎、肺炎、呼吸衰竭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少數兒童會死亡。我們一直例行性的為兒童接種流感、麻疹、水痘疫苗的原因,但即使在疫苗問世之前,相關病毒每年造成的兒童死亡率也沒有新冠肺炎那麼多,更顯重要。 可以理解,有些父母對給兒童接種疫苗較為猶豫。然而,選擇不接種疫苗也是有風險的;可能是承擔不同的、更嚴重的風險。 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防止多種併發症,並可減少兒童隔離的需要、學校停課,社區病毒傳播、父母的缺勤等。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學校活動中斷對兒童的傷害很大,包括心理健康惡化、教育差距擴大和身體活動減少。兒童接種疫苗也可減少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住院、重症加護病房的入院率和總人口的死亡人數。 基於種種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可以帶來的優點,世界各國包含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香港、韓國陸續於去年底、今年初核准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具有高風險如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症的兒童或家中有免疫缺損的兒童,更是需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專家們更進一步認為,讓兒童接種疫苗有助於提供保護,以面對下一波新變異株流行的威脅。相信專家的意見,配合政府的政策,期待兒童開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能減少重症與死亡率,守住孩童的健康。 BNT疫苗推薦用於5至11歲兒童。劑量單劑10 μg為成人的1/3。兒童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有症狀新冠肺炎感染的保護力有90.7%。BNT疫苗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疫苗接種部位的疼痛、腫脹和發紅是最常見的副作用。而家長最擔心的心肌炎、心包膜炎,僅有少數疑似案件,症狀輕微,而且較青少年族群少。因此,整體來說,5至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莫德納疫苗是6至11歲兒童的替代選擇。劑量單劑50μg為成人1/2,國外兩劑間隔4.8週。.降低國人所在意的心肌炎,台灣ACIP建議兩劑間隔12週。初步數據表明,莫德納疫苗會引發很高的抗體反應,大多數副作用是輕度至中度和短暫的,類似在接受輝瑞疫苗兒童中觀察到的副作用。 所有的人均可能染上COVID-19,儘管COVID-19對成人來說更加危險,但也有兒童因COVID-19導致重病和死亡,美國5至11歲沒打疫苗的小孩,感染Omicron,住院率是打過疫苗的兩倍以上(如圖),大量兒童病人的出現也可能會癱瘓醫療系統,接種疫苗能讓兒童更安全地上課、參與課後活動和運動,以及與朋友互動。兒童得到病毒感染常扮演傳播者的角色,所以讓兒童接種疫苗還有利於保護他人,例如患COVID-19重症風險更高的祖父母和患有基礎疾病的其他家人。從疫情非常嚴重的地區,如香港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在從疫苗的效果與不良反應之間來思考,我們建議家長應該讓5至17歲的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兒童,保護家人,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的安全。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醫脈相傳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