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含滷蛋」原來是口腔底部囊腫作祟 |
 |
◎嘉義長庚耳鼻喉科主任 徐正明 |
 |
 |
一位國中女學生,因舌頭下方腫脹,舌頭無法伸出,下巴也腫起,說話就像含了一顆滷蛋,講話讓人聽不清楚,而到耳鼻喉科求診,醫師檢查發現她舌頭下方藏了一顆約6公分大的囊腫。經安排手術從口腔取出囊腫,之後舌頭恢復正常,也沒留下任何疤痕,經化驗確認是「上皮樣囊腫」,於術後半年再次追蹤檢查未見復發。 常見口腔底部囊腫有兩種,一種是蛤蟆腫,另一種是皮樣或上皮樣囊腫。蛤蟆腫主要是由舌下腺所引起,少數由頷下腺所引起,發生率約每萬人中只有2個,病人舌頭下方口底處會出現柔軟及微藍色半透明腫塊,就像青蛙鳴囊的鼓起。另外還有一些是屬於皮樣或上皮樣囊腫,穿刺抽吸物為豆沙狀,故俗稱「粉瘤」,顯微鏡下可見脫落上皮細胞、毛囊和皮脂腺等,好發於口底、頦下、耳下等部位,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發生率更低每萬人不到1個。 以上兩種口腔底部囊腫病人,都會因為口腔底部的囊腫體積變大使得舌部抬高,進而影響言語及吞嚥功能,目前手術治療方式可以從口腔或是頸部進入,但囊腫越大越難處理,本次病人採用從口腔進入的微創手術方式,避免頸部傷口造成疤痕,除病人說話及吞嚥功能皆不受影響外,同時也兼顧到病人的臉部美觀。民眾若有類似的情況,應盡速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