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卷第十二期 111年12月1日發刊
兒童心臟疾病面面觀
近視控制有新選擇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朱學彥
近視是疾病,要控制,不要任其發展
現代人接觸3C產品的時間愈來愈早,許多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爸媽使用電子育兒法寶的關係而接觸手機平板。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視的機率增高。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台灣幼稚園小班近視盛行率為6.9%、大班為9.0%。在台灣,沒有適當控制下,近視平均每年增加75.100度。年紀愈小近視,日後變成高度近視(500度以上)的機率愈高,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疾病也可能會提早發生。

視力保健回條是美意,不是擾民
傳統觀念認為近視只需要配戴眼鏡矯正視力即可,卻忽略了近視可能造成的眼球結構性與功能性變化。近年來因為國家衛生政策開始重視眼部健康,從學齡前視力檢查乃至小學到高中每學期的視力檢查回條,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孩子眼部健康與視力情況,讓健康體系可以及時介入,避免出現不可逆的弱視與高度近視等疾病。完整的視力檢查需散瞳後驗光,就診耗時較長,讓部分忙碌的家長感到不耐,甚至覺得政策擾民,對於醫療建議配合度也不高,結果可能導致孩童視力每況愈下,實屬可惜。建議平時就可以定期在眼科追蹤視力,避開寒暑假檢查高峰,一方面可以減少候診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更了解孩童視力變化。

近視控制不再只有點藥水
多年來在台灣使用長效型散瞳劑(atropine)來放鬆眼球睫狀肌以達控制近視的效果。台灣近視患者多屬軸性近視,亦即眼軸(眼球前後的長度)每增長1mm,近視度數約增加270.300度。使用一般近視眼鏡時,清晰影像會落在視網膜中心焦點上,但視網膜是弧形曲面,周邊焦點反而會落在視網膜後方,眼球為了追趕視網膜後方的焦點而調控使眼軸增長,近視度數因而增加。近視控制新方法主要便是針對如何減少眼軸增長。

近視控制除了介入治療,生活習慣也很重要
學齡年紀是孩子視力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家長如何控制孩子的近視問題,足以影響孩子一生的視力與眼部健康。即使接受藥物治療、光學治療後,還是必須注意用眼習慣控管。長時間看書、寫功課、玩積木、看手機、平板、練鋼琴等近距離用眼,都是近視增加的主因。
近距離用眼每半小時至少需休息5分鐘,多看遠方景物讓眼睛休息。即使已配戴近視控制鏡片或角膜塑型鏡片也別輕忽,多從事日間戶外活動有助延緩近視增加。如果有點長效型散瞳劑控制近視的孩童,戶外活動一定要戴太陽眼鏡,以免陽光直射眼睛造成更
大傷害。此外也應定期到眼科檢查視力,持續追蹤視力變化。
         
 
封面故事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運動大哉問
無輻射3D立體定位心導管治療心律不整 兒童孕婦均受惠
我的孩子得到了川崎氏症怎麼辦?
醫學報導
近視控制有新選擇
擔心握筆不好輸在起跑點?打造握筆的優良基礎
心靈點滴
當我們同在「疫」起
中醫報導
中醫治療性早熟
飲食營養
體內環保健康小尖兵~膳食纖維
兒童醫療
治療兒童嚴重異位性皮膚炎 生物製劑現曙光
本月主題
兒童心臟疾病面面觀
焦點話題
長庚「為愛發聲」記者會,呼籲各界重視兒少保護
長庚醫療體系紀念王創辦人 擴大舉辦「2022長庚醫學週」學術研討會
頂尖臨床免疫權威齊聚 長庚醫學研究接軌國際
三萬人響應永慶盃路跑 規律運動有效提升免疫力
2022年高雄長庚器官捐贈感恩追思大會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反撲,免疫負債來襲 防疫勿鬆懈!
土城健走親子「桐」樂會 健康齊步走
嘉義長庚伴鄉親 在地深耕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