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運動大哉問
◎林口長庚兒童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徐新貿
28歲的阿瀚是一位法洛氏四重症的患者,平常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不過最近運動時常常覺得胸悶,也容易喘。因為搬家及工作忙碌,已經很久沒有回醫院追蹤。這次回醫院求診,醫師告知他有重度肺動脈瓣逆流,需要做磁振造影檢查來評估是否需要換肺動脈瓣膜,而且建議做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來評估運動能力。阿瀚覺得很疑惑,雖然我有先天性心臟病,可是媽媽告訴我小時候已經做完矯正手術了,怎麼還有這麼嚴重的問題?那我還能運動嗎?

先天性心臟病「矯正」不等於「治癒」
隨著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的進步,許多早年被認為是難以治癒的疾病,目前都能順利地存活至成人。目前台灣約有12萬多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8歲以上已佔27%,並且逐漸增加,未來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將超越兒童,而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的觀念、追蹤方式及治療也逐漸成熟。事實上,除了部分不需治療或低複雜度可完全治癒的疾病(例如心房及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等),大多數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即使經過矯正手術,甚至只接受緩解性手術的病人,仍然需要面對包括殘存結構異常造成之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肺高壓、血栓及出血風險,也需要專精於先天性心臟病的醫師對於日常生活、運動、懷孕,接受其他手術的專業建議。本文僅討論運動相關問題。

我有先天性心臟病,是不是無法運動?
「我能不能上體育課或運動?」這是門診常會被問到的問題,在課堂上,我常用好萊塢明星也曾是健美冠軍的阿諾史瓦辛格當作例子,少有人知道他有先天性主動脈瓣膜異常,也開刀治療過,但他仍然能夠規律運動保持身材。其實不同病人有不同的答案,即使是同樣疾病,不同年齡、嚴重度、手術方式甚至合併症都會影響運動功能,要客觀檢查,可以利用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來評估,不過還是有一些準則可以依循:
一、我該選擇哪一種運動?
運動內容一般分為兩種主要的成分,各種運動依比例再細分為9類:
• 動態運動:指運動時肌肉長度改變,造成關節角度之變化。
• 等長運動:指運動肌肉收縮時,不會改變肌肉長度或關節變化。
天性心臟病病人比較適合動態運動成分多的運動,因為對於週邊血管阻力、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影響低,對心臟負擔較小。這只是通則,一旦要參加競賽訓練,還是建議由醫師來評估。
二、我運動會有危險嗎?
高風險的危險因子包括:
• 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血行動力學異常,或仍有殘存結構異常及併發症)
• 肺高壓
• 冠狀動脈異常(先天、後天術後、川崎氏症合併冠狀動脈瘤)
•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或逆流
• Marfan氏症候群合併主動脈擴大
• 特定心律不整症候群
高風險患者基本上會有運動的限制。其餘則會根據病人的心衰竭程度(通常以紐約心臟學會心臟功能分類來分級)、肺高壓程度、血氧濃度,有無心律不整、有無肝腎功能異常來區分病人的風險分級。
不管做什麼運動,最重要的還是能夠自我察覺危險徵兆及警訊:包括頭暈、心悸、嚴重疲累、喘、胸痛、及曾昏厥的病史,如果遇到以上狀況時要特別注意並停下來休息。除了有風險因子及重大血行動力學異常,或是合併有肺部與肢體問題的患者外,家長過度保護或缺乏適度運動才是大多數病人運動能力受限的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般青少年和兒童的身體活動量,至少要達到每天中度活動60分鐘以上。所以,諮詢您的兒童心臟科醫師給予專業運動的建議後,現在就開始動起來吧。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