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九期 112年9月1日發刊
外科的全方位治療
認識腦性麻痺兒童常用下肢輔具
◎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陳芝琪◎桃園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陳智光 校閱
兩歲的阿文,在復健團隊的訓練下,開始學習行走了。阿文是腦性麻痺的兒童,出生後就因為動作控制,肌肉力量與張力失調,導致他擺位、移位、坐立姿與步行有障礙與發展遲緩。阿文的父母用心陪伴並參與他的復健活動,在醫師與治療師的協助下,阿文要開始練習行走了,醫師和治療師建議阿文的父母,應該要幫阿文配置下肢輔具,幫助阿文步行。
該如何替阿文選擇下肢輔具呢?良好的下肢副木應具有幾項重要的功能:(1)矯正與避免下肢變形;(2)提供基礎的支撐;(3)幫助生活技能訓練;(4)改善步態。一個完整的下肢輔具處方,需全面性評估兒童肌肉力量、張力、關節活動、身體控制與步態,依據兒童現有的功能與活動來制定。
兒童常見下肢輔具包括:
一、全接觸式鞋墊(圖一):全接觸式鞋墊,主要目的讓足部接觸面壓力平均,幫助步行時足部的受力。
二、踝上支架(圖二),踝上支架向上延伸至踝關節以上,底部延伸至掌趾關節後方,主要用在協助輕微足踝控制不佳病人。
三、踝足部支架(圖三)(圖四):是目前最常使用在張力型腦性麻痺病童的下肢輔具。其主要功能維持足踝部足夠的支撐,以協助步行功能。包括減少站立時因張力引發的不穩定性與跨步時的垂足。踝足部支架種類繁多。能夠步行的腦性麻痺兒童,以有活動式關節的踝足部支架(圖三)使用最多,但仍依據兒童自身狀況來開立,如果兒童踝部無法背屈10度或已經有膝關節攣縮的現象,活動式關節的踝足部支架可能會造成屈膝更明顯而不適用。
四、膝部輔具包括膝關節固定器(圖五)與膝踝足支架或稱長腿支架(圖六):此類支架不使用在腦性麻痺兒童的步行訓練,而是在部分鬆筋手術後初期幫助保護關節,持續延長肌肉,協助兒童提早活動。
醫療團隊在評估阿文的步態後,建議他配置有活動式關節的踝足部支架。阿文穿上支架,步態更穩,走得更遠,跟著到公園走走都沒問題,阿文好開心,爸媽也放心了。每一位腦性麻痺兒童的動作控制表現不同,輔具種類亦繁多,長庚兒童復健專業團隊完整評估孩子的功能與步態,給予孩子們最合適輔具處方並搭配合格輔具廠商製作,輔以居家活動、復健、藥物治療與必要的手術,讓父母安心鬆開緊握著孩子的手,讓孩子安全自信走自己的路。
         
 
封面故事
乳癌四期別放棄∼個人化治療助您重拾美好人生
肋骨骨折勿輕忽~多元治療新選擇
重回彩色人生∼肝臟移植手術
胃癌的腹腔內化療
肥胖與睡眠障礙∼複合式跨領域手術
醫學報導
蚊子來親親,小心登革熱
中秋佳節慶團圓,聰明烤肉離腸癌
特別報導
苦人所苦 助婦女跨越更年期障礙林口長庚李佩珊護理師榮獲「南丁格爾績優奉獻獎」
社服園地
長庚紀念醫院2023永慶盃路跑
中醫報導
特殊針法治療長新冠
焦點話題
兒童腸道微生物代謝失衡與呼吸道過敏疾病息息相關
脂肪肝患者小心慢性腎病
長庚癌症治療再突破放射免疫新療法 激活免疫細胞吞噬腫瘤消滅癌症
甲狀腺結節別輕忽 當心是甲狀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