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卷第十期 109年10月1日發刊
腦性麻痺面面觀 治療新趨勢
認識腦性麻痺兒童常用下肢輔具
◎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陳芝琪◎桃園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陳智光 校閱
兩歲的阿文,在復健團隊的訓練下,開始學習行走了。阿文是腦性麻痺的兒童,出生後就因為動作控制,肌肉力量與張力失調,導致他擺位、移位、坐立姿與步行有障礙與發展遲緩。阿文的父母用心陪伴並參與他的復健活動,在醫師與治療師的協助下,阿文要開始練習行走了,醫師和治療師建議阿文的父母,應該要幫阿文配置下肢輔具,幫助阿文步行。
該如何替阿文選擇下肢輔具呢?良好的下肢副木應具有幾項重要的功能:(1)矯正與避免下肢變形;(2)提供基礎的支撐;(3)幫助生活技能訓練;(4)改善步態。一個完整的下肢輔具處方,需全面性評估兒童肌肉力量、張力、關節活動、身體控制與步態,依據兒童現有的功能與活動來制定。
兒童常見下肢輔具包括:
一、全接觸式鞋墊(圖一):全接觸式鞋墊,主要目的讓足部接觸面壓力平均,幫助步行時足部的受力。
二、踝上支架(圖二),踝上支架向上延伸至踝關節以上,底部延伸至掌趾關節後方,主要用在協助輕微足踝控制不佳病人。
三、踝足部支架(圖三)(圖四):是目前最常使用在張力型腦性麻痺病童的下肢輔具。其主要功能維持足踝部足夠的支撐,以協助步行功能。包括減少站立時因張力引發的不穩定性與跨步時的垂足。踝足部支架種類繁多。能夠步行的腦性麻痺兒童,以有活動式關節的踝足部支架(圖三)使用最多,但仍依據兒童自身狀況來開立,如果兒童踝部無法背屈10度或已經有膝關節攣縮的現象,活動式關節的踝足部支架可能會造成屈膝更明顯而不適用。
四、膝部輔具包括膝關節固定器(圖五)與膝踝足支架或稱長腿支架(圖六):此類支架不使用在腦性麻痺兒童的步行訓練,而是在部分鬆筋手術後初期幫助保護關節,持續延長肌肉,協助兒童提早活動。
醫療團隊在評估阿文的步態後,建議他配置有活動式關節的踝足部支架。阿文穿上支架,步態更穩,走得更遠,跟著到公園走走都沒問題,阿文好開心,爸媽也放心了。每一位腦性麻痺兒童的動作控制表現不同,輔具種類亦繁多,長庚兒童復健專業團隊完整評估孩子的功能與步態,給予孩子們最合適輔具處方並搭配合格輔具廠商製作,輔以居家活動、復健、藥物治療與必要的手術,讓父母安心鬆開緊握著孩子的手,讓孩子安全自信走自己的路。
         
 
封面故事
腦性麻痺兒童可能合併的醫療問題
非侵入性腦刺激及機器人輔助治療在腦性麻痺兒童的應用
如何協助腦性麻痺兒童改善吞嚥及語言問題
認識腦性麻痺兒童常用下肢輔具
醫學報導
肺腺癌標靶藥物介紹
特別報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特色醫療簡介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醫」同戰「疫」,守「護」未來
中醫報導
中醫內服、外治改善「氣喘」症狀
飲食營養
大豆製品是痛風患者的禁忌?
兒童醫療
兒童慢性咳嗽
焦點話題
「醫檢攜手,守護兒少」 法務部與長庚醫院齊心推動兒少保護
就醫添樂趣 遊玩無障礙 林口長庚共融遊戲場 LET’S PLAY!!
純母乳哺餵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 以降低寶寶成長緩慢之疑慮
提升子癲前症的篩檢偵測率 台北長庚將聯合6國建立亞洲標準資料庫
新型軟式輸尿管鏡 一次解決困擾多年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