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卷第十期 109年10月1日發刊
腦性麻痺面面觀 治療新趨勢
純母乳哺餵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 以降低寶寶成長緩慢之疑慮
◎基隆長庚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廖穗綾
維生素D和鐵劑是嬰幼兒成長的重要營養素,基隆長庚團隊研究卻發現,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也高出6倍;因此推測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生長較緩慢可能與缺乏維生素D和鐵有相當高的關聯性。此重要發現已刊登於2019年12月的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
母乳是媽媽們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母乳的營養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的。然而母乳不含維生素D,維生素D會增加鈣吸收及骨骼生成速度,因此需額外補充;而4個月過後的寶寶對鐵的需求上升,因此需靠副食品或鐵劑來補充,鐵會促進IGFBP-1(類胰島素生長激素結合蛋白-1)的分泌,IGFBP-1是一種生長因子,能刺激肌肉細胞生長和分化。
常有家長擔心純母乳哺餵會影響寶寶成長,過去也有研究認為純母乳哺餵的孩童比較瘦小。為探討此現象是否仍然存在以及其造成原因,長庚團隊針對630名嬰幼兒進行檢測研究,其中純母哺餵191名、配方奶或混合哺餵439名;從1個月大追蹤至3歲,檢測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每年抽血檢驗生長相關營養素,並填寫飲食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純母乳餵養超過4個月的孩童,在1歲過後雖然成長曲線大多在標準範圍內,但其身高落在低標的比例卻較高,1歲21.6%、2歲19%、3歲22.9%;而配方奶或混合哺餵的孩童僅為1歲13.1%、2歲9.6%、3歲18.2%。
抽血結果則顯示,純母乳餵養的孩童在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為34%,是混合餵養的孩童的9倍,而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為60%,是混合餵養孩童的6倍。不過在2歲過後,純母乳餵養的孩童血中鐵蛋白指數逐漸恢復正常,可能因為在該年紀過後大部分的孩童會以魚肉類等固體食物為主食,因此鐵質來源豐富。但血清維生素D的濃度,一直到3歲仍持續偏低,其原因不明,有待進一步研究。
問卷進一步發現,有高達8成的孩童,以純母乳哺餵時未適當補充維生素D及鐵劑,使得血中鐵和維生素D呈現缺乏現象。
為降低寶寶成長緩慢之疑慮,建議家長在寶寶剛出生時以純母乳哺餵,應補充口服維生素D每天補充400IU。等寶寶4個月大時,鐵的補充則可藉由副食品來加強,但若未開始使用副食品或進食狀況不佳時,則可使用口服鐵劑每天補充每公斤1毫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豬肝、蛋黃、乳製品、麥片、深海魚類(鮪魚、吳郭魚、鮭魚)、深綠色及紅黃色蔬果等。含鐵量較高的食物如豬肝、燕麥、糙米、火龍果、蘋果、百香果、肉類、蛋、全麥麵包、木耳、紅莧菜、和紅鳳菜等。
除了對生長有影響外,最近也有不少科學家發現,維生素D對於對抗病毒及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幫助。因此醫師呼籲家長,在哺餵寶寶純母奶時,不要忽略了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重要性。
         
 
封面故事
腦性麻痺兒童可能合併的醫療問題
非侵入性腦刺激及機器人輔助治療在腦性麻痺兒童的應用
如何協助腦性麻痺兒童改善吞嚥及語言問題
認識腦性麻痺兒童常用下肢輔具
醫學報導
肺腺癌標靶藥物介紹
特別報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特色醫療簡介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醫」同戰「疫」,守「護」未來
中醫報導
中醫內服、外治改善「氣喘」症狀
飲食營養
大豆製品是痛風患者的禁忌?
兒童醫療
兒童慢性咳嗽
焦點話題
「醫檢攜手,守護兒少」 法務部與長庚醫院齊心推動兒少保護
就醫添樂趣 遊玩無障礙 林口長庚共融遊戲場 LET’S PLAY!!
純母乳哺餵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 以降低寶寶成長緩慢之疑慮
提升子癲前症的篩檢偵測率 台北長庚將聯合6國建立亞洲標準資料庫
新型軟式輸尿管鏡 一次解決困擾多年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