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特色醫療簡介 |
 |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林俊佑 |
 |
 |
 |
本院胸腔心臟血管外科沿襲林口長庚系統,將手術範疇劃分為3個不同之次專科領域,進而使各專科醫師能夠在該領域深入發展。目前3類專科手術分別由溫志聰主任擔任胸腔手術,林俊佑醫師擔任心臟及胸主動脈手術,以及楊軒慈與馮品超醫師擔任周邊血管及腹主動脈手術。本科也延請了數位林口長庚資深教授醫師在初期發展時,為各專科提供困難案例的協助與指導,目前計畫針對下列幾項重點手術加強發展。 影像輔助式胸腔手術 胸腔鏡手術、又稱影像輔助式胸腔手術,乃近年一大革命性突破。與傳統開胸手術比較,它強調微小創傷,藉著數個小切口,連接內視鏡施行不同的胸腔手術,縮短療程並可迅速康復回到工作崗位。對一些年長患者、肺功能及體能不佳,或不適宜大傷口開胸病人提供了另一種手術選擇。以較簡單及侵襲性小的方法來進行病灶切除,減少整體呼吸生理功能影響,減輕術後疼痛,恢復較快,減少術後併發症及住院天數,降低了醫療支出。影像輔助式胸腔手術目前在臨床上已有廣泛應用,包括肋膜疾患、肺臟疾患、縱膈腔疾患、心包膜手術、自主神經系統、食道、胸部外傷、胸管結紮、橫膈疝氣修補等。 緊急主動脈手術 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泛指因主動脈異常,造成急性嚴重疼痛,甚至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的疾病。例如主動脈剝離、動脈壁內血腫、穿孔性主動脈潰瘍。任何會導致主動脈壁薄弱,增加主動脈壓力的疾病都可能會導致這些問題,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與抽菸。另外有些遺傳性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外傷也都有可能造成急性主動脈症候群。 急性主動脈症候群又可依發生的位置區分為A型與B型。發生區域只要有包含升主動脈的即為A型,不包含的即為B型。一般而言,只要是A型就建議緊急手術,因為它致死率相當高,在症狀發生後如果僅接受藥物治療,每小時的死亡率就增加1∼2%。換言之高達1/4的病人在症狀發生後第一天內就會死亡,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會在2週內死亡。而如果病人合併產生心包膜積液、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是腦部灌流不足時,死亡率就會再提高。即便是手術治療,在24小時內的死亡率仍然可高達10%,有1/5的病人可能會在2週內死亡,至於存活下來的病人,仍有可能會合併呼吸衰竭、腎臟衰竭、腦中風、四肢癱瘓等後遺症。 至於B型主動脈症候群,由於在急性期手術的死亡率反而比藥物治療高,因此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而相關的手術治療方式相當複雜,可能需進行升主動脈置換、主動脈弓置換、主動脈根置換、瓣膜修補、冠狀動脈繞道,甚至合併主動脈支架混合手術。因此,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相關治療,將會是決定此類病人預後的重要因素。 急性主動脈症候群雖不多見,卻像是一群突如其來的致命殺手,不只是病人需承受劇烈疼痛,病人及家屬要在緊迫的時間內做出至關性命的決定,甚至面對可能失去親人的壓力,都讓它成為了患者與家屬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唯有平時由日常生活中改變型態,控制好血壓、血脂與戒菸,才能降低發生率,而在不幸遇到時,也唯有對這個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做出最適合每個病人的決定。 急性主動脈症候群,尤其急性主動脈剝離乃是ㄧ項高度危險的心血管急症,在確立診斷之後,就應該由心臟外科專科醫師快速評估且作出治療的建議。因此在診斷的醫療院所能獲得即時的治療,不需轉往其它醫院,將可以大幅降低病人因轉院中的各項風險。土城醫院心血管外科將會組成一個主動脈外科團隊24小時隨時待命,以處理此類急症患者。不管是在加護病房之治療、手術方式,甚至門診追蹤都有經驗豐富的醫師給予患者妥善安排。 周邊血管手術 林口長庚醫院是台灣率先將血管外科獨立分科的醫學中心,本院也朝此目標發展,目的為讓血管專科醫師專心致力於血管疾病研究、治療和教學。日後將會重點發展各種動靜脈的低侵襲性血管外科治療。在本科的手術房內,裝置有先進的移動式血管攝影機及專用的手術攝影床,有能力進行各種周邊血管及主動脈的介入性治療。在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性疾病方面,將會努力於外科繞道和低侵襲性血管腔內手術及支架的結合。 洗腎用動靜脈廔管方面,將全日無休提供血栓移除手術以及氣球擴張術緊急服務,以不影響到病人正常透析治療為原則。靜脈疾病方面,亦能提供較小傷口,恢復較快的靜脈曲張雷射治療。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