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卷第十期 109年10月1日發刊
腦性麻痺面面觀 治療新趨勢
中醫內服、外治改善「氣喘」症狀
◎嘉義長庚中醫科醫師 楊佩蓉
近日天氣日夜溫差大,塵霾嚴重,愛跑跳的10歲劉弟弟因本身患有氣喘病史,早晨起床及晚上睡覺時常常咳嗽有痰,甚至於喘鳴胸悶,在氣候變化較大時症狀特別嚴重,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一整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嚴重到跑步都覺得困難,劉媽媽很心疼小孩的狀況,每天提心吊膽深怕劉弟弟氣喘急性發作,令劉媽媽不知該怎麼辦?除了西醫常規治療外,劉媽媽聽隔壁鄰居太太帶小孩去「中醫小兒氣喘加強照護門診」,使用中醫治療方式,從體質調理,再搭配日常生活作息飲食調整後,劉小弟呼吸道症狀大幅減輕,喘咳不適減少很多,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精神體力也大幅改善。
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在過敏因素刺激下,引起支氣管痙攣、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產生氣道狹窄、氣流阻滯的症狀。通常會表現反覆發作的咳嗽(尤其是夜咳、運動後咳)、胸悶、喘鳴、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氣喘於中醫又稱哮喘,主要是因肺的調節氣道功能受到痰阻的嚴重影響,導致呼吸急促、喘鳴的現象。中醫文獻記載中,認為本病是一種「邪實正虛」之疾病,也就是在發作期以「邪實」為主,緩解期則以「正虛」為本,因此中醫臨床診治上,會先診察其疾病證候,來區分寒熱虛實,再選擇用藥治療。治療上,常分為發作期及緩解期進行治療。
除了中藥內服(科學中藥、飲片)使用外,中醫在穴位針灸或按摩刺激對患者症狀改善幫助良多,一般可選取合谷、列缺、魚際等穴位針刺或每日指壓按摩,特別是在每晚睡前及早晨起床前,都可以做為肺部日常保健的穴位。(圖一)
另外穴位貼敷也是中醫在防治氣喘上很重要的一種治療方式,主要是將中藥製成藥餅後,貼敷於穴位上,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寒者溫之的原則及天人相應,冬病夏治的觀念,在夏季的三伏天及寒冬的三九天,於背部特定的穴位,例如大椎、肺俞、風門等穴位貼上溫補,定喘、逐痰、祛寒、止咳功效的藥餅,以達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機能目的。(圖二)
在治療之餘,各種預防與保健方法也相當重要,包含規律生活、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宜保持清潔乾燥以減少過敏源、避免生冷飲料及蔬果如:西瓜、白菜類或油膩、魚蝦等腥葷之物;忌食辛辣、燥熱、燒烤或油炸等刺激類食物。而氣喘病人常見的補藥中,以黨參、粉光參或黃耆為主,基本上有助於體質的改善,又能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的次數,但藥膳調理仍然建議諮詢中醫師。
中醫長於調整體質,不同類型的氣喘患者,根據辨證論治後,選擇適當治療方式,確實可以降低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改善肺功能及減少西藥使用。穴位貼敷對氣喘體質患者的症狀及免疫功能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與幫助。
         
 
封面故事
腦性麻痺兒童可能合併的醫療問題
非侵入性腦刺激及機器人輔助治療在腦性麻痺兒童的應用
如何協助腦性麻痺兒童改善吞嚥及語言問題
認識腦性麻痺兒童常用下肢輔具
醫學報導
肺腺癌標靶藥物介紹
特別報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特色醫療簡介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醫」同戰「疫」,守「護」未來
中醫報導
中醫內服、外治改善「氣喘」症狀
飲食營養
大豆製品是痛風患者的禁忌?
兒童醫療
兒童慢性咳嗽
焦點話題
「醫檢攜手,守護兒少」 法務部與長庚醫院齊心推動兒少保護
就醫添樂趣 遊玩無障礙 林口長庚共融遊戲場 LET’S PLAY!!
純母乳哺餵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 以降低寶寶成長緩慢之疑慮
提升子癲前症的篩檢偵測率 台北長庚將聯合6國建立亞洲標準資料庫
新型軟式輸尿管鏡 一次解決困擾多年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