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十期 107年10月1日發刊
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十週年
困擾兒童的大腸激躁症∼益生菌介入治療的角色
◎林口長庚兒童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趙舜卿
醫師,我兒子自從上國中後,莫名的出現腹痛與排便異常,他接受過多家診所的藥物治療,但成果不佳,很多醫師都說我的小孩得了大腸激躁症,這種病會痊癒嗎?
大腸激躁症的病因至今未明確,一般被認為是內臟過度敏感與腸道蠕動異常導致,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與排便有關的腹部不適或疼痛,包括腹脹、腹鳴、腹瀉、便秘、肚子疼等腸胃症狀反覆或持續發作。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是以症狀為基礎,國際診斷標準是依據羅馬準則,其臨床症狀主要分為三類:腹瀉型(以腹瀉為主)、便秘型(以便秘為主)、以及混合型(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
成人的盛行率約為10∼20%,而在兒童的盛行率尚未明確。一般而言,大腸激躁症在兒童的盛行率比成人低,但隨社會文化環境變遷,學齡期之兒童在學業競爭壓力下大腸激躁症逐年增加。
大腸激躁症無法根治,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症狀及減少發生的次數。因大腸激躁症是ㄧ種生理、心理與社會交互影響的疾病,在治療上應包括飲食控制(少高油性食物、多攝食富含纖維食物、少辛辣、咖啡、茶等刺激性食物)、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控制情緒減緩心理壓力與藥物輔助治療。用來治療大腸激躁症的藥物有糞便體積增加劑、止瀉劑、軟便劑、瀉劑、抗痙攣藥物、血清素促進劑或拮抗劑、抗焦慮劑、抗憂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抗生素與益生菌等,有些中藥也可減緩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兒童案例因用藥較缺乏實證醫學證據,因此在藥物治療上較謹慎與保守。
筆者治療與研究兒童大腸激躁症多年,也曾使用上述部分之藥物治療病人,但有鑑於用藥安全,近幾年主要使用益生菌(每天投與8∼12億隻益菌)合併纖維、緩瀉劑或軟便劑等治療大腸激躁症病人,治療4週後約7成左右的病人腹痛明顯減少(症狀減輕50%以上),12週後約85%病人可達症狀減輕50%以上。筆者近年的臨床研床發現,兒童大腸激躁症大腸黏膜組織之平均血清素(Serotonin)含量比正常兒童高(附圖),而經由益生菌治療改善症狀後其血清素含量均較趨近於正常值,此項發現支持益生菌在兒童大腸激躁症的治療角色。
有不少大腸激躁症國中或高中生病人,經由筆者診治後病情穩定,但步入成年後因學業或投入工作後又出現大腸激躁症症狀;這項經驗意謂兒童大腸激躁症似乎會延至成人階段。關於兒童大腸激躁症之神經傳導物質基因研究有待進一步釐清,以更了解兒童大腸激躁症之致病機制。
         
 
封面故事
緬懷 感恩 惕勵 精進
要做就做最好的
王創辦人的理念與期待
投注公益 再創新局
英明決策 造福群眾
從塑化業巨擘到醫療奇蹟的推手
是企業家也是慈祥的長者
用愛關懷兒童
懷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 我生命中永遠的「房東」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活動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那年,與我談心的女人
健康老化面面觀
何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長庚健康影音館
五十肩的治療與復健
兒童醫療
困擾兒童的大腸激躁症∼益生菌介入治療的角色
焦點話題
災後送暖 嘉義長庚進災區提供居家醫療
說不出的「#MeToo」 兒少性虐待三成五竟都是反覆性虐待
眼睛發炎 小心罹患風濕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