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兒童構音障礙 |
 |
◎台北長庚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 蘇心怡 |
 |
 |
 |
構音障礙 兒童構音障礙是指說話咬字不清楚、發音不正確。構音障礙的常見形成的原因有構造性和功能性: 1.構音器官構造問題。 2.構音器官的神經及肌肉控制的問題。 3.發展遲緩或智能不足。 4.聽力障礙。 5.語音聽知覺不佳:分辨及掌握語音的能力比較差。 6.肌肉協調性的問題:如俗稱的大舌頭。 7.環境的影響:家中父母或兄姐發音不正確。 8.感覺統合不佳:注意力較差,對語音分辨也較差。 兒童語音的發展 兒童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1歲多開始牙牙學語,常常會經歷一段發音較為模糊的階段,也就是俗稱的「臭乳呆」。而一開始最能掌握的就是母音及雙唇音如「爸爸」、「媽媽」。2∼3歲的兒童若還不能完全把語音發好,例如把「叔叔」說成「篤篤」、「常常」說成「糖糖」,都是常見的現象,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直到5∼6歲才能把所有的語音說得清楚,而捲舌音甚至要到6歲以上才能講好。在台灣因為一般並不特別強調捲舌音,所以即使把「老師」說成「老斯」也不算是構音障礙。 此外語音的發展也有個別差異的存在,家長不必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稍微慢一些就過於擔心,也是不必要的。 構音/音韻異常之類型 1.前置音(Fronting):把ㄍ說成ㄉ、把ㄎ說成ㄊ。 2.後置音(Backing):把ㄉ說成ㄍ、把ㄊ說成ㄎ。 3.塞擦化(Affrication):把ㄒ說成ㄐ、把ㄙ說成ㄗ。 4.擦音化(Friction):把ㄐ說成ㄒ、把ㄗ說成ㄙ。 5.簡化(Simplization)聲母:把ㄖ說成ㄌ。韻母:把ㄞ說成ㄚ、把ㄟ說成ㄝ、把ㄠ說成ㄚ。 6.省略(Omission):子音的省略。 7.鼻音缺乏(Denasality):把ㄢ說成ㄚ、把ㄣ說成ㄜ、把ㄤ說成ㄚ、把ㄥ說成ㄜ。 8.不送氣(Unaspiration):把ㄆ說成ㄅ、把ㄊ說成ㄉ、把ㄎ說成ㄍ。 給家長的建議放慢和孩子說話的速度。 1.不要嘲笑孩子,或在別人面前指正孩子的發音。 2.做一個有耐心的聆聽者,不要打斷孩子的發言,等孩子說完後再儘量去猜猜孩子的意思;或再藉由詢問用途、顏色、放置位置…等等去猜;或請哥哥或姐姐翻譯。 3.提供正確的發音示範。 4.不要太早糾正孩子的發音,以免孩子失去說話的興趣和信心,喪失了練習正確語音的機會。 5.記住孩子說話時所要傳遞的訊息遠比發音重要許多。 構音異常之治療 若發現家中小朋友有疑似構音異常的問題,建議小孩於4歲前,找語言治療師進一步諮詢,透過語言治療師的評估與治療,幫助小朋友發出正確的語音,避免小孩因為構音的問題造成和其他同學溝通的困難,甚至形成心理上的壓力,找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協助您的孩子解決構音障礙才是上策。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愛無國界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感恩再出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