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耳前瘻管
◎林口長庚耳科主治醫師 方宣燁
耳前瘻管
  所謂耳前瘻管是耳朵前上方有個小洞,小洞會有一些分泌物排出,若洞口阻塞了,分泌物便無法順利排出,就會引起紅腫熱痛,甚至嚴重蓄膿。據統計,大約有1/70的人患有耳前瘻管,這是胚胎時期耳殼發育時,組成的六大部分結合不良的結果,故嬰兒出生時就可以發現。所幸並不是每一個有瘻管的人都會發炎,所以,耳前瘻管雖然常見,但是耳前瘻管炎相對較少。
  瘻管內部構造呈樹枝狀或如螞蟻窩狀的細管空腔,空腔的壁上覆有表皮,表皮的皮屑會脫落至腔內,若能順利排出便沒事;但是部分人的瘻管會因阻塞而腫脹,加上某些既存細菌的二度感染,於是引起瘻管發炎。由於小洞附近的皮膚較厚,發炎時,會從小洞下方皮膚較薄的部分開始腫脹,因膿液堆積而疼痛難忍,這時病人才會發現耳前瘻管的存在,進而求醫。
耳前瘻管炎之處理方式
  急性發炎時期,醫師通常會先沿腫脹處切開,使膿液排出,減少細菌累積及疼痛感。不過,這只是一種臨時救急的治標方法,復發的危險性並沒有排除,所以最根本的方法還是開刀,徹底將瘻管完全摘除,消除它的病源。由耳鼻喉科醫師進行手術,將皮下呈分支狀的瘻管清除乾淨,否則,若發現有殘留組織,再次開刀時會因組織沾黏,而使手術複雜度提高。當然,因瘻管底部呈現樹枝狀,開刀確實仍有少部分復發之可能性,建議配合醫師治療積極處理,減少發炎及復發的可能。
瘻管摘除手術
  對於這個胚胎時期遺留下來的瘻管,確實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有發炎的狀況,但一旦有發炎過,疼痛難忍外也提高再復發的機會,建議請勿心存僥倖,要抱持除惡務盡的心態,避免瘻管發炎捲土重來,當應當在發炎控制後立即去做摘除手術。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