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正確 失智遠離我! |
 |
◎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粘詩瑋 |
 |
 |
 |
75歲的張伯伯,兩年前覺得自己記憶力衰退,容易忘記家人說過的話,今年起則開始懷疑家裡東西遭竊,經常有反覆檢查自身財務行為,於門診檢查後確診患有失智症。而最近流行的名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與失智症又有什麼差別呢?如果患有這類疾病要吃什麼才好? 什麼是失智症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誰是高危險族群? 台灣逐步走向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性疾病,除了影響記憶亦會影響生活功能甚至個性。而根據台灣失智症學會指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則是介於健康與失智症之過渡期,雖然尚未影響生活,但通常本人已經開始感覺記憶上的困擾,若提早發現及治療,能有效地預防與延緩疾病惡化。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433,517人(佔全人口14.56%),其中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有626,026人(佔老年人口18.23%);失智症有269,725人,(佔老年人口7.86%),也就是每12位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2018年一篇糖尿病與失智症之文獻回顧指出:失智症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而糖尿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會增加70%失智症之罹病風險,其中致病機轉包含高血糖、低血糖、胰島素阻抗、慢性發炎與血糖波動等5大項所引發的大小血管型病變。飲食內容與習慣可以影響老化或營養代謝疾病而導致認知功能變化,而到底要依循什麼樣的飲食才能吃得健康均衡又不會顧此失彼呢? 心智飲食指標∼「麥得飲食」 (the MIND diet) Morris等人在2015年研究指出,追蹤960人長達4.7年後發現嚴格執行麥得飲食者能降低失智症發生率53%且延緩大腦老化速度約7.5年。其中麥得飲食是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兩種飲食型態的一種新飲食型態,其飲食內容強調攝取多樣天然植物性來源食物,包含綠葉蔬菜、其他蔬菜類、堅果、莓果類水果、豆類、全穀類等及低脂白肉與不飽和脂肪攝取。此外,少攝取紅肉、內臟類,另外像乳瑪琳、人造奶油、奶酪、糕點、糖果甜食等及油炸類速食食品等,因富含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因此建議民眾需留意食物攝取分量以及頻率。請見表一。 飲食以外的生活習慣小撇步 一、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運動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阻抗;同時,運動也能緩解壓力,降低身體發炎反應。 二、預防代謝症候群,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控制每日飲食分量攝取,避免因營養代謝異常會增加血管內皮受損,增加輕度認知障礙的罹病風險。 三、預防肥胖,控制體重:維持適當身體質量指數(18.5∼24.0kg/m2),預防體重過重(24.0≦∼>27.0kg/m2)及肥胖(≧27.0kg/m2)。 四、戒菸。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飲食營養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