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代謝症候群 你我健康活力行 |
 |
◎基隆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潘怡萍 |
 |
 |
 |
現今人們對於「代謝症候群」這個名詞,仍處於似懂非懂,僅限於聽過、看過、卻無法具體的說出到底這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也不感到害怕或有所警惕。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目前仍只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總稱,而非是一個疾病,但在臨床上仍應依其所具有危險因子進行診斷,並告知病人。 簡單來說,代謝症候群就是所謂的三高+二害:三高:就是指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尤其是三酸甘油脂偏高),二害:就是指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夠。 怎麼判斷你/妳是代謝症候群呢? 代謝症候群一共有5大警戒指標:腰圍過粗、血壓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空腹血糖值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等5大項,其中若3項或3項以上超標,就認定為代謝症候群了,如果有任一項超標,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為什麼會得到代謝症候群? 不良的生活型態約佔50%、遺傳因素約佔20%。家族中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其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低纖、高糖、高油脂飲食與過量飲酒習慣的人容易有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若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健康民眾的6倍、4倍、3倍、2倍之高。所以我們應該要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才能預防後續疾病發生。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其實預防代謝症候群很簡單,3個小撇步就讓你遠離他: 一、聰明選,健康吃。 二、做檢查,早發現。 三、站起來,動30。 運動對預防代謝症候群具有效益,根據國民健康署「遺傳家族研究」發現,經過20週的有氧運動後,男性有32.7%、女性有28%在複檢時解除了代謝症候群。針對代謝症候群的運動策略,必須特別注意: 1.每日必需做中等強度運動策略,例如每天快走30分鐘,可大幅改善及避免罹患代謝症候群。 2.運動時間至少持續30分鐘以上,每天有30∼60分鐘的體能活動或運動。 3.增加肌力、肌耐力、增進心肺適能,可以明顯降低代謝性症候群的發生。每天利用看電視的時間,做腹部緊實運動,既能瘦身又可以訓練肌耐力。 4.運動前先做熱身運動和緩和運動,切莫因心急而導致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結論 代謝症候群在台灣的盛行率越來越高,因國人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它表現的症狀不明顯所以容易被大家輕忽,然而它背後所隱藏的慢性病危機,是逐漸步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的一大問題。所以現在開始,每天落實3個小撇步,讓你我一同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威脅吧!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