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抗老防衰有解方∼健康活躍老化的預防醫學
◎桃園長庚名譽院長 黃美涓
隨著年紀增長,人體器官及功能必然因損耗而日漸老化衰退,與其等到老了才積極「凍齡」或「逆齡」,不如在青壯年就及早參與健康管理及健康促進,啟動身體的維修與自癒,減少不必要的傷害,維持「無齡」的良好生活品質。
衰弱加重老化,預防勝於治療
內政部於2018年公布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4歲,然而增加的歲月卻常伴隨多重疾病與失能,導致國人在臨終前長期看護需求平均達7.3年之久。衛生福利部也公告「衰弱及失能防治」應列為老年族群健康照護的重要指標,老年病症候群當中的衰弱症、肌少症、行動障礙症候群等議題因而逐漸受到重視。
「衰弱症」是指介於健康和失能之間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易受外來壓力源影響,導致跌倒、失能甚至死亡等不良健康結果發生。臨床常用非預期性體重減輕、經常感覺疲憊、握力逐漸變差、行走速度變慢、體能活動減低等5項指標來評估,若沒有上述任何一項指標問題代表無衰弱症,符合1∼2項症狀為衰弱症前期,有3項及以上的症狀表示有衰弱症。依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台灣65歲以上民眾衰弱症盛行率為5.4%,且有高達41.5%已進入衰弱症前期。
「肌少症」常伴隨衰弱症出現,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減少8%,70歲後減少更快,每10年減少15%。肌肉力量以大腿肌肉衰退最快,40歲之後每10年下降10∼15%,70歲後則為每10年下降25∼40%。肌少症不只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行動能力以及生活品質,同樣也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肌少症的定義為:
評估指標 由符合的指標評估肌少症
A. 肌肉量下降
B. 肌力減退
C. 生理表現下降 A 肌少症前期
A+B或A+C 肌少症
A+B+C 嚴重肌少症
而「行動障礙症候群」指的是因骨質疏鬆、肌少症、關節炎、肥胖症等,導致容易跌倒並提高骨折風險的狀態。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統計台灣老年人成為「行動障礙症候群」高風險群的比例男性是89.8%,女性更高達91.5%。老年衰弱症是失能前的表徵,必須及早積極介入,才能有效預防或延緩行動障礙及失能。

如何打造個人健康管理計畫
一、注意老化外在指標的出現
1.外貌
(1)頭髮:白髮、稀疏、髮線後退、秃禿頭
(2)牙齒:牙周病、脫落、搖動、咀嚼無力
(3)皮膚:細紋、皺紋、魚尾紋、法令紋、鬆弛、老人斑、耳垂變化
2.動作
(1)體能:走路姿勢及速度、上下樓梯、提重能力
(2)反應:平衡能力、手眼協調、認知、記憶、判斷力、執行能力
3.健康狀況
(1)消化:胃口、排便
(2)代謝: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肌肉量、脂肪、血糖、代謝率表現
(3)睡眠:時間、品質、日間精神
4.精神狀態:固執、抗壓能力、對新事物興趣、壞脾氣、失智、憂鬱
二、定期接受身體健檢
各醫療院所都有各種身體健康檢查,並有醫療專業人員協助選擇適當的健檢套組。
三、健康管理及促進的策略擬訂步驟
由專業人員根據個人需求打造個別化計畫,並設立逐步實施的達成指標。
四、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管理中心」運用個人數據去統計、演算及歸納,找出個人專屬的健康管理及健康促進策略與指標。並定期檢視個人執行成效及修訂健康促進下一步達成指標。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