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三期 107年3月1日發刊
舒眠牙科治療
凍!手指發紫不是正常現象 可能是雷諾氏現象作祟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蔡秉翰
  60多歲的林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婦,平常無特殊疾病,但天氣冷時曾發生手指及腳趾末梢冰冷的情形,此外,接觸冰水或是從冷凍庫拿東西,都會讓她手指末梢變白發紺。她平時症狀並不嚴重,只要將雙手泡熱水後即可改善,但最近遇到寒流,她的手除了發紺外,還出現發紫缺血的現象,嚇得她趕緊到風濕過敏免疫科門診就醫。經過門診醫師的診斷,發現她得到了雷諾氏現象,幸好經過藥物治療後,林女士的手指發紺缺血現象才得到改善。
什麼是雷諾氏現象
  雷諾氏現象(Raynaud Phenomenon)是一種對寒冷或情緒壓力明顯的血管過度反應。臨床表現是肢體末梢會有界線分明的皮膚變色。肢體末梢會因缺血,變成白色、紫色,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組織壞疽,最後導致截肢。目前認為的致病機轉是肢體末梢及皮膚表面的小動脈產生局部缺陷,以致對刺激產生不正常的血管收縮,造成肢體末梢發紺。
發病原因
雷諾氏現象目前分為兩種:
一、原發性雷諾氏現象
  通常找不到潛在原因,病人會出現末梢肢體發紺現象,而沒有其他疾病的症狀,好發於15∼30歲女性及有家族史的病人,其預後較佳。
二、續發性雷諾氏現象
  同時合併其他疾病所導致,常見於下列原因:
1. 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或硬皮症。
2. 血液性疾病,如:冷凝球蛋白血症。
3.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
4. 血管性疾病,如:血栓、粥狀動脈硬化、血管炎、柏格氏症等。
5. 神經性疾病,如:腕隧道症候群。
6. 環境因素,如:震動損傷、情緒激動等。
7. 藥物引起等。
如何診斷
  臨床上通常會先問病人以下問題:(1)你的手指對冰冷異常敏感嗎?(2)手指在暴露於低溫時是否會變色?(3)變色時你的手指是白色還是藍色?如果病人有以上的現象就要特別小心有雷諾氏現象的可能性。醫師於就診時除了會詢問病史及做理學檢查外,還可以安排抽血檢驗、甲褶鏡檢查、周邊血管超音波、熱成像檢測、血管攝影等。
臨床表現
  雷諾氏現象最常影響的部位是手,而腳趾也可能被影響到,但患者通常較少抱怨下肢的症狀。其典型發作的特徵是突然發冷的手指(或腳趾),伴隨著由於血管收縮導致的皮膚蒼白(白色發作)的急劇分界的顏色變化,其次是紫紺的皮膚(藍色發作),表明組織缺氧。隨著溫度上升,缺血階段(皮膚白色或藍色表現)通常持續15到20分鐘,接著由於血管灌流恢復,皮膚會接著發生紅腫。
  雷諾氏現象發作通常從一根手指開始,然後雙手對稱地擴展到其他手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是最常發生的部位,而拇指通常沒有症狀。如果發生大拇指的症狀則表明可能是續發性雷諾氏現象。受影響的部位共同的生理特徵,就是都有體溫調節的血管。
治療方式
  治療方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注意保暖,避免接觸冰冷的環境。醫師也需要檢視病人的用藥或是否有環境因素(如震動)會導致雷諾氏現象的產生。如果保暖後發紺缺血症狀仍未恢復,則可以在醫師處方下給予藥物處理,如給予鈣離子阻斷劑、前列腺環素、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肝素或阿司匹靈等。藥物反應不佳之病人則可以考慮會診整形外科醫師進行交感神經切除術。
結語
  臨床上雷諾氏現象病人需特別注意保暖,當發生有無法恢復之肢體末梢缺血變化時,需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若懷疑患有雷諾氏現象時,建議至風濕過敏免疫科門診就診,以進一步釐清及治療疾病。
         
 
封面故事
舒眠牙醫∼克服兒童看牙的恐懼
兒童看牙的 新選擇 與口腔保健新知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認識「兒童牙科舒眠麻醉」
鎮靜麻醉下的牙醫治療∼舒眠牙醫
新聞紀要
基隆長庚醫院與宜蘭縣政府攜手合作守護偏鄉學童
醫學報導
凍!手指發紫不是正常現象 可能是雷諾氏現象作祟
天氣冷颼颼!如何運動才安全
睡眠醫學的未來趨勢
特別報導
衝破生命的桎梏∼優質的燒傷護理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存在的一切
原來善終也是一種幸福
中醫報導
「飲食有節」∼淺談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飲食習慣
養生文化村報導
謝恩師
長庚健康影音館
生產不簡單 減痛少負擔∼減痛分娩介紹
兒童醫療
髖關節發育不良與氣候的關係
本月主題
舒眠麻醉於兒童牙科的應用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