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一期 107年1月1日發刊
正念減壓專刊
選手的需要∼點燃隊醫的動力
◎高雄長庚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暨學術組講師 郭純恩
  2017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國人的關注下落幕,醫療團隊的夥伴們也回到各自的崗位,繼續回歸看診與治療病人的日常軌道。
  本屆世大運參與的醫療團隊陣容龐大,在賽事中,看到不同專科、不同專業,遍及幾乎所有項目的場館,在第一時間整合所有的診斷及治療意見;各位隊醫、運動防護員與物理治療師之間互相協調選手村或是場館之醫療人力,效率之高且能及時幫助選手。
  開幕前幾天即開始部署選手村醫務室,隊醫們把藥物、治療器具和針具整理上架。在賽事開始之前,我們配合各個不同項目的選手練習後回村的時間進行治療,筆者以針灸及雷射針灸及拔罐等處理選手的肌肉痠痛、疲勞或是練習和比賽前後的不適;若遇到疑似急性傷害或結構性傷害的選手時,則轉介給骨科或復健科醫師進行超音波評估。
實地走訪選手訓練過程 補足治療思惟盲點
  觀看選手練習,可以補足原本治療運動傷害的思路,在選手求醫時,若是隊醫本身不熟悉的運動項目,較難身歷其境了解選手姿勢及施力部位的使用情形,也就難以得知運動傷害從何產生,藉由觀察選手練習可以幫助運動醫學醫師補足這一部分;觀看的過程中,選手若出現治療的需求,也能即時處理。
  開幕之後,收到各隊預約治療的訊息,游泳隊、射箭隊、棒球隊、田徑隊、排球隊及柔道隊等,治療完疲勞或受傷的選手,大概到晚上12點,往往都是最後一個關醫務室大門。雖然很累,但是覺得在這個階段,以一己之力能幫助選手表現變好、傷痛減少,那這個「宵夜診」的忙碌也甘之如飴了。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柔道選手被關節技,手肘內側副韌帶受傷,卻又掛心隔天的團體賽,以雷射針灸處理後,手的活動狀況改善,於是又繼續來治療,我還是擔心隔天的比賽強度過大讓傷害加重,因此跟運動防護員討論,是不是用白貼固定,但這樣選手的技巧便難以施行,也就是「上場」打個卡就棄賽,或是仍要「盡力打」,選手馬上跟我說要上場「盡力比」,即使受了傷更嚴重,要開刀也不要緊。治療之後,看他開心的彎手肘,我也暗自祈禱明天的比賽順利平安;但也做好心理準備,晚上勤做功課,上網查齊資料,萬一急性傷害發生,身為隊醫要怎麼去處理,這樣的擔心跟盤算都是隊醫要承受的心理壓力,但不會表現讓選手知道。
選手奪牌的醫療後盾:隊醫
  桌球是我主要負責的項目,桌球隊背負金牌的壓力,大家從練習的時候就嚴陣以待,雖然後來是以團體賽銅牌作收,但每一場比賽的表現都讓國人感動。
在桌球場館,醫療團隊也表現出完美的團隊精神,來自國訓中心的體能訓練師帶著選手熱身、防護員貼紮及伸展、國訓中心運動科學團隊進行情蒐及物理治療師為選手進行物理治療;我則以針灸、雷射針灸進行訓練前後的調整及疲勞治療,我們彼此溝通,就各自的專業為選手付出,且互相溝通觀摩。
鼓舞隊醫的心靈點滴:被選手需要的感覺
  覲見總統那天,桌球選手鄭怡靜將兩塊獎牌掛在我的脖子上,跟我說:「這都是屬於妳的!」心中那份感動難以言喻。
  曬了一整天的射箭選手,賽後來刮痧治療,隔天比賽蹦蹦跳跳的向我跑過來說:「醫師你救活我了!我今天總算不頭昏了!」以及在棒球場治療賽中因為腳踝扭傷痛到冒冷汗的選手,他在球場防護室對我說:「比賽還沒結束,我想繼續上場,還好今天醫師有來。」
  這些話語,不是多少金錢能夠衡量,運動醫學科的醫師,所需要的心靈養分,就是這份被需要的感覺,以及幫助選手之後,選手的真心感謝。有了這份感動,我相信所有的醫療團隊,都願意為了選手,繼續默默的付出,陪他們一起奮鬥,最後謝謝長庚紀念醫院的支持,讓我們能夠無後顧之憂的參與體育盛事幫助選手。
         
 
封面故事
正念的緣起與臨床應用
正念減壓在運動醫學上的運用
癌症病人的正念減壓課程
正念減壓在焦慮、疼痛及中醫學方面的應用
正念減壓訓練對醫護人員的影響
使用正念減壓訓練以增進實習醫學生的壓力因應技巧
參加正念減壓活動的心得
新聞紀要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照護計畫成果與未來規劃」
長庚撥款擴大兒少保護
「跨越障礙.讓愛飛翔」∼長庚醫療體系口足畫作聯合展覽
醫學報導
發炎性腸道疾病
特別報導
睹物思情—病患卡、手工圖卡
感動和感恩~長庚糖尿病聯誼會30年有感
選手的需要∼點燃隊醫的動力
中醫報導
中醫教你感冒時如何緩解不適
愛無國界
長庚助重建雙峰∼女舞者重拾曼妙曲線
人物側寫
陪癌末病人譜出動人生命樂章∼王正旭主任專訪
本月主題
正念減壓的認識、應用與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