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第十一期 106年11月1日發刊
核子醫學專刊
Happy New Ear
◎北院區國際醫療中心個案管理師 廖麗娟
  「小耳症」在台灣屬顱顏傷殘第二大疾病,此類個案,嬰兒多半於一出生時即缺少外耳,有些連耳洞都被頭皮覆蓋。患者除了聽力受損,常須忍受他人的異樣眼光。來自伊拉克的伊沙就是「小耳症」患者,出生後的他,始終留著蓋住耳朵的自然捲髮,隨著年歲漸長,父母因擔心此疾會影響伊沙的身心發展,故跨海來台求醫,希望重建外耳。
  伊沙是老么,上面有三個哥哥姐姐,集寵愛於一身。經商的父親透過網路及友人協助找到長庚顱顏外科陳潤茺醫師,透過國際醫療中心安排,於2016年5月首次來台接受門診評估。未滿5歲的伊沙,模樣討喜,因語言不通而略顯羞怯,但經過我們不斷友善運用各種肢體語言的溝通後,終於換得他信任的笑容。
  看診時,陳醫師與家屬詳細說明,伊沙可以選擇人工材質的人工骨(Medpor)重建一個新耳朵。手術中「新耳朵」預計的位置將被標示出來,而手術所需的皮瓣與筋膜的大小與位置也都會小心的測量與計算,病人只需要一次手術即可完成耳朵重建。
  將一個未經塑型的Medpor,經由雕刻刀慢慢雕刻出和對側大小形狀相似的耳朵。並設計出所需要的高度,墊於耳朵之後使其能豎立後,再覆蓋上筋膜並補上皮後,便可完成手術,術後觀察4天無異樣,便可出院。術後軟組織腫脹的時間會稍微久一點,但會慢慢改善,通常在術後2∼3個月時,重建的耳朵形狀就很清晰了。
  伊沙父母對於重建耳朵手術深具信心,醫療團隊於是安排2017年的8月幫伊莎進行手術。距上次見面已一年多,伊沙明顯長高了,他靦腆的笑容再度擄獲人心。手術前二天,伊沙被帶至理髮廳剪去一頭的捲髮,剪髮時,伊沙侷促不安,小小年紀的他擔心,剪髮後原本隱蔽的小耳即將露出,但他約略知道自己即將擁有新耳朵,期待又怕受傷的神情表露無遺,在母親和醫療團隊的安撫下,才漸漸釋懷。
  父母在手術當日,透過台灣友人及醫療團隊陪伴以及祈求阿拉後,心情獲得平靜。手術經歷十多個小時後順利結束。隔天,新耳朵展露在伊沙的眼前,一開始伊沙覺得陌生,顯得不知所措;經過幾天後終於適應了它的存在,在鏡子前左看看,右看看,露出滿意的表情。 術後伊沙來林口院區國際醫療中心追蹤時,都要求合影留念並踏步行禮致敬,隨著耳朵傷口的復原,照片的笑容也跟著燦爛起來。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雖然耳朵被天使做了記號,但藉由重建手術讓孩子改善外觀,恢復自信,將阿拉的祝福轉成孩子的笑顏,給醫療團隊莫大的成就感。
         
 
封面故事
治療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新利器:鐳-223
簡介核子醫學腦部掃描
氟-18去氧葡萄糖 正子暨電腦斷層檢查
新聞紀要
「2017長庚永慶盃路跑活動」兩岸五地同步開跑
秋波送暖、愛不停歇∼創辦人紀念月基隆長庚捐血活動花絮
2017早產兒回娘家∼爸爸一起來
再奏新生命樂章∼第三屆「叫我第一名•作伙來讚聲」癌友音樂才藝
醫學報導
揭露巴金森病人腦部紋狀體結構大網路的面紗
磁共振對臂神經叢損傷之應用
特別報導
得來不易的世大運女籃銅牌∼與有榮焉
世大運與運動防護員
復興區後山山地醫療記事
中醫報導
乳癌中醫輔助治療
病人安全
守護放射治療病人之安全
飲食營養
淺談「咖啡」
愛無國界
Happy New Ear
兒童醫療
淺談先天性巨結腸症
本月主題
核子醫學科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