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放射治療病人之安全 |
 |
◎高雄長庚放射腫瘤科治療醫事放射主任 阮國榮 |
 |
 |
 |
國內醫療產業對病人安全工作自民國93年即開始推展訂立各項目標,也不斷的檢討與更新,主要就是要建置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因此政策與目標從上而下、從下而上皆以病人為中心來推動執行。 放射治療為使用高能量放射線治療癌症,在安全與品質是絕對的要求項目,因此多年來不斷訂定各項品質監控指標與執行之標準規範。 本科所採用之病人安全守護措施如下: 一、身分與治療部位驗證 列印出病人的病歷條碼,利用條碼機掃讀條碼帶出病人放射治療之電子病歷,以避免治療錯誤病人的情形發生。 二、資訊系統提供病人相片連結 開啟放射治療電子病歷,會同時出現病人的臉部相片,可供醫療人員正確辨識病人,在運用條碼掃描與相片辨識雙重查核機制下,再配合治療時,數位重組影像辨識部位,使放射治療安全控管機制充分確保,避免治療錯誤病人的情形發生。運用工作流程(圖),除可正確重複驗證病人身分與治療部位,並可記錄病人每次由報到至治療完成時間,對於病人等待時間長短可清楚掌握,以提供客製化安排治療時程。 三、治療驗證與紀錄 資訊系統可提供治療中的參數驗證,確保實際治療時,臨床參數與治療計畫參數一致。若兩者參數不一致則無法進行治療,須待誤差修正、兩者參數無誤方可進行治療,如此可避免人為的治療失誤發生。 四、使用者的權限 放射治療需要團隊合作方可順利進行,除了醫師外,尚需醫事放射師、醫學物理師及護理師等工作人員提供專業知能通力合作。依據工作人員所負責的任務不同,放射腫瘤資訊系統提供不同層級的使用者權限,可方便使用權責的釐清,並保障病人權利。 五、驗證片查核機制 為確保每次治療的精準性,完善的驗證片查核程序能進一步確保每位病人治療品質,運用資訊系統妥善規劃繁雜的影像流程,避免遺漏並提供醫師與放射師個別工作環境需求的安排。 六、落實病人交接及轉送安全作業機制 1.A級病人由醫師及護理人員護送。 2.B級病人由護理人員(必要時醫師陪同)護送。 3.C級及D級由轉送人員護送。 七、提供安全照護環境 1.照護環境設有叫人鈴、手扶欄或上下斜坡協助告示牌,必要時由工作人員協助安全上下坡。 2.廁所設有緊急呼叫系統。 3.等候區公共場所設置監視錄影器。 4.環境若潮濕必要時豎立防滑告示牌,以示注意安全。 5.接近治療區設有對講機、監視錄影器、約束帶、壁式氧氣、抽吸設備及緊急開關等。 八、以「ISBAR」五個資訊做為醫護人員交班執行模式,達到安全與有效率的醫療服務,並加強人員交班簽名、主動呼叫和覆誦確認,降低因溝通不良導致交接病人時的出錯率。「ISBAR」內容如下: 1.Introduction(介紹):介紹工作人員自己和病人基本資料。 2.Situation(現況):病人發生了什麼事?包括診斷、現在問題、病情變化。 3.Background(背景):病人的臨床背景基礎資料,如過去病史、特殊用藥等。 4.Assessment(評估):目前的資料所顯示的問題為何?如重要檢查與手術。 5.Recommendation(建議):還需要做些什麼?有些什麼樣改善或處理此問題的後續治療計畫建議。 九、訂定品質與安全監控指標,每季召開醫品會議,落實檢討事件之解決及各項品質指標(表)監控管理。 病人安全是醫療品質的第一環,本院堅守落實病人之安全,從醫療作業開始到病人離開,每一個環節都嚴謹執行,強調安全也重視品質,期能打造全方位之醫療照護服務。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愛無國界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