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卷第七期 110年7月1日發刊
頂尖與基層運動員的靠山∼長庚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團隊
運動員用藥不踩雷∼長庚運動藥師深耕校園推廣運動禁藥觀念
◎台北長庚藥劑科藥師 林子鈺
每在新聞中看到運動員因為藥檢陽性而被取消獎牌或禁賽,不禁令人覺得惋惜,在運動場上奪牌是多麼不容易,背後有多少的努力與汗水,然而違反運動禁藥規範後這些榮耀都化為烏有!究竟「運動禁藥」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運動員不能使用的藥物」。其實在運動中使用藥物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88年希臘的古代奧運會,當時人們就已經嘗試使用多種的植物,來刺激運動員的速度與耐力以贏得比賽,然而利用藥物贏得比賽是公平的?健康的嗎?早年有許多疑似濫用藥物甚至導致運動員死亡的案例發生,因而引起重視與反思,直到1968年,我們所熟知的奧運才開始了藥物檢測,運動禁藥管制的相關規範也自20世紀末逐漸被確立與施行。
目前國際上推動運動禁藥管制的組織為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World Anti-Doping Agency,簡稱WADA),主要任務為制定國際化的禁藥管制規範並每年更新運動禁藥清單,作為國際性賽事或各項運動總會的禁藥管制與藥檢依據。依據WADA規範,納入禁用清單的藥物需符合(1)增加運動表現、(2)危害健康、(3)違反運動精神,三項中任兩項。因此,運動禁藥與醫療或法律上所定義的禁藥是大不同的,對於一般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的藥物卻是運動員的大地雷。舉例來說,「麻黃素」在臨床上是合法而且廣泛地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水,但它同時也是興奮劑的一種,能讓運動員氣勢變強、增加運動表現,是比賽期間不可使用的運動禁藥。有些藥物本身不是運動禁藥,但它的代謝物卻是運動禁藥,因而出現了沒吃禁藥卻藥檢陽性的狀況。在運動場上對於有無使用運動禁藥的認定採用「嚴格責任原則」,也就是運動員必須要為體內所驗出的藥物或物質負完全的責任,即便是誤用或是無心攝入,最終仍需由運動員承受處罰。當運動員有用藥需求時,若缺乏運動禁藥的觀念或是諮詢管道,就可能發生誤用禁藥而失去獎牌或參賽機會的憾事,因此在長庚運動醫學公益計畫的支持下,成立了台灣第一支「運動藥師」團隊,目前主要的任務為「教育」與「諮詢」。
長庚運動藥師會定期進入校園舉辦「運動禁藥」講座,為選手提供知識、建立觀念,內容包含了運動禁藥的定義、種類、使用規定、常見禁藥陷阱、治療用途豁免、運動禁藥查詢工具等。運動藥師用心地設計課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授課,另外還準備了「有獎徵答」活動!為了設計題目、執行方式、甚至是禮品的選購而絞盡腦汁,因為我們期盼能夠增加選手們聽講的專注度與互動性,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加深選手對於課程的印象,把內容深深地刻在掌管記憶的「海馬迴」上…想不到,選手不是把內容刻在海馬迴上,而是刻在自己的大腿上!講座當日與團隊同行的林瀛洲醫師,在幫選手做檢測時,發現了這些「密碼」:「前12是內」(比賽前12小時即為定義為賽內)、「比賽藥檢結束」(賽內結束的定義)、「用TUE」(有醫療需求需申請治療用途豁免)…藥師們看了,也不禁莞爾!我們看到的,不是只有選手追求獎品的積極,還有對於知識渴求的企圖!期盼運動藥師帶給選手的觀念,能深植他們的心中。
此外,運動禁藥清單與相關規定是持續更新的,去年能使用的藥物,不代表今年也可以使用,這對於缺乏醫藥背景的運動員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因此運動藥師團隊持續地追蹤與更新相關資訊,也利用通訊軟體建立了諮詢平台「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運動禁藥諮詢」,提供專業且保密的諮詢服務,作為選手有藥品使用需求時,安心可靠的諮詢對象!
         
 
封面故事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的溝通橋樑∼運動防護師
運動員用藥不踩雷∼長庚運動藥師深耕校園推廣運動禁藥觀念
選對營養補充,運動生涯再登高峰!
心情好身體好∼談運動員的心理健康
運動場也是我們的診療室∼運動醫學醫師
醫學報導
新冠肺炎疫苗之二三事
特別報導
嘉義長庚「農村、漁港、照護好」
拒絕醫療暴力∼談新冠肺炎病人心理照護
心靈點滴
用心,心感動
中醫報導
中醫實證輔助肺癌治療∼副作用更少、病人存活更久
長庚健康影音館
中醫四季養生保健
焦點話題
長庚醫院擴大提供視訊門診服務
快速因應疫情,長庚醫院全面推動QR code院內實聯制
罕見子宮角異位懷孕 選擇性減胎母子平安
如何區分小兒感冒與過敏
土城醫院邀藝術家設「心療癒走廊」 童趣彩繪舒緩癌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