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長庚「農村、漁港、照護好」 |
 |
◎嘉義長庚管理部 |
 |
 |
 |
 |
 |
清風吹拂綠良田,浪花引入豐收船,嘉義長庚醫院為創辦人本於回饋鄉里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理念,2002年於太保、朴子醫療資源缺乏區設置278床醫院,歷經20年耕耘,已達到1389床區域教學醫院之規模,擔任重度級急救責任,守護雲嘉近144萬民眾健康。伴隨人口逐漸老化,於2006年成立居家護理團隊,延續出院後之照護服務,減少家屬往返醫院負荷,並接續設立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日間照護服務,提供雲嘉民眾完善的急、慢性醫療照護。 嘉義長庚秉持人本濟世、病人優先的理念,積極提升民眾就醫便利性,導入長庚e指通APP、門診自動報到系統、自動繳費機與自動化檢驗系統,使就醫者縮短候診、批價與檢驗時間。此外,更積極發展全人醫療與特色醫療,設立多項特色醫療中心如:癌症防治、腦中風、肝病治療等13個整合性中心,以及建立領先雲嘉南地區的淋巴水腫、乳房重建,率先台灣執行口腔癌上下顎3D列印腓骨重建,及領先世界的iCT電腦導航腓骨重建及眼角膜潰瘍神經移植手術。嘉義長庚有許多醫療科技領先雲嘉南,超越全國及世界,讓偏鄉民眾亦能享有高優質醫療服務的權益。 醫療品質亦是嘉義長庚對就醫者的承諾,推動品質管理並落實於臨床單位,獲得多項標章與認證包括: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國家新創獎、國家品質標章、腎臟保健推廣機構、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健康檢查品質認證、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醫學實驗室認證、醫療設施類友善建築獎等,透過團隊努力不懈地合作,提供卓越的醫療服務。 有鑑於醫療人才是推動醫療服務的核心,嘉義長庚2015年設立國家認證之醫師臨床技能測驗考場,可模擬看診、手術等臨床情境,亦通過美國心臟協會急救訓練機構認證,成為醫師獲取臨床執業資格的里程碑。院內並設有實證醫學教室、醫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提供多元化師資培育課程及辦理國際研討會以提升醫療團隊的學養及視野。此外,教育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知與自我照護亦是醫院的社會責任之一,每年約辦理200場次病友衛教講座與關懷活動,藉此提升對疾病的照護認知,學習如何與慢性病長期共處,延緩疾病惡化。 追根究柢是醫療科學發展的根本,本院設立共同實驗室與具有國際認證的動物實驗中心、人體生物資料庫、組織銀行供醫療人員進行醫學研究,提供流式細胞分選儀、雷射掃描共軛焦顯微鏡、組織微陣列儀等ISO認證的貴重儀器及實驗動物(豬、兔、齧齒動物)供院內外研究團隊運用,每年研究計畫達2百多件,教育研究經費3億元以上;有鑑於地區疾病特性,本院成立研究團隊包含:腦中風、腎臟暨糖尿病合併症、海洋霍亂弧菌、身心醫學、胃癌分子診斷、腫瘤分子標記等,作為醫療優化的基石。 實踐公益是嘉義長庚長期以來的使命,走入嘉義農村社區,鄉村高齡長者與兒童往往忽略就醫與自我照護的重要,本院醫療團隊看見此需求,每年進行約400次與社區健康講座、義診、兒童預防保健篩檢等,亦捐贈行動醫療車與子宮抹片車予縣政府,整合醫療人員執行每月14至16場次巡迴醫療;近年並參與政府長期照護政策,於嘉義海線鄉鎮設立長期照護據點,結合社區診所進行垂直醫療整合,民眾可就近看診,如需要進一步檢查再到醫院,療程結束後由社區診所追蹤,減少舟車往返的不便。對於低收入戶、身心障礙等弱勢團體每年亦提供醫療補助,保障醫療人權。 嘉義長庚深耕雲嘉20年,伴隨魚米之鄉即將轉化為農工大縣,本院積極朝向智慧醫療、延伸長期照顧服務、整合社區醫療、推動產學研究,以發展醫療專利、研發醫療器材等,引領嘉義醫療服務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