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過敏疾病治療新進展 |
 |
◎林口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 李文益 |
 |
 |
 |
兒童三大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氣喘、以及過敏性鼻炎,佔了兒童過敏門診量大約90%的病人。隨著文明進展跟過敏環境的影響,這幾年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盛行率仍然居高不下,根據林口以及台北長庚醫院在2017年針對台北市國中國小學童,參與國際同步的過敏性疾病問卷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學童,醫師診斷的氣喘跟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分別為14.4%及42.5%;國中二年級學童,醫師診斷的氣喘跟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分別為12.4%及29.8%,與2000年到2007年健保資料庫相比較仍然居高不下,健保資料庫20歲前的氣喘跟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分別為15.7%及37.8%,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則為9.6%。由此可見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照護仍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除了傳統的口服抗組織胺及局部的類固醇跟非類固醇藥膏外,目前已經發展到生物製劑的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搔癢跟侵犯的嚴重度,且有極高的安全性,療效可以達到70%以上,目前國內已經開放到12歲以上通過使用適應症,經醫師評估後可選擇是否自費使用,這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的治療是一大福音。 過敏性鼻炎是孩童所有過敏性疾病中盛行率最高的,位於30%到40%之間,過敏性鼻炎雖然不像氣喘會因為呼吸道阻塞缺氧引起生命危險,但症狀嚴重也會影響兒童學習的專注力,情緒發展跟生活品質,甚至引起合併症,例如鼻竇炎、中耳炎和臉部外型改變。過敏性鼻炎治療,除了環境控制外,鼻類固醇噴劑的使用是有效的一個治療方法,正確的使用鼻噴劑,可發揮藥效避免副作用。封面故事中特別來教導病人以及家長,如何來正確使用鼻噴劑,達到最大藥效同時降低副作用。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針對傳統療法失敗的孩童,已發展出新的舌下免疫療法,相對於以前的皮下注射免疫療法,不但降低全身型的過敏反應,又可達到同樣的療效,甚至停止服用後還有持續的療效,都是我們要介紹給民眾知道的新知識。 近年來孩童食物過敏的盛行率逐漸增加,容易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蛋、花生、有殼海鮮類等。食物過敏原的診斷,已經從血液檢驗IgE過敏抗體或皮膚試驗,進展到更細部的檢測分子過敏原,可區分細部的食物過敏原,減少偽交叉反應,對於預防真正過敏原的暴露,有很大的幫忙。 全身型過敏反應,是臨床最不樂見的猛爆性過敏反應,常造成病人生命危險。病人接觸過敏原後,可引發休克或呼吸道阻塞缺氧,若急救過慢就會有危險。全身型過敏反應是侵犯兩個器官系統以上的合併症狀,誘發的原因可以是食物、藥物和昆蟲叮咬。除了生活上要盡量避免接觸外,要諮詢醫師是否需要隨身攜帶救命的腎上腺素急救針,才能確保黃金時間得到必要的急救處理。 希望藉由封面主題文章,能讓更多兒童過敏兒及家長學到照護概念與新知,來提升照顧過敏兒的能力,達到最好的生活品質。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