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三期 113年3月1日發刊
微創新時代∼機器手臂手術多專科運用
肺癌免疫治療的運用與發展
◎林口長庚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 張文震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長年致力於癌症免疫治療的美國籍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博士和日本籍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共同獲得。顯見詹姆斯•艾利森博士和本庶佑博士兩位的免疫研究成果,對癌症治療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癌症免疫治療,泛指任何運用與調控自身免疫系統,以達到治療癌症的抗癌療法,其中又可分成細胞介素、體液性免疫治療、癌症疫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最近通過特管辦法的細胞療法等。多年以來,臨床上的癌症免疫治療僅能在極少部分的癌症患者中產生療效,一直難以取得重大的突破;有賴於詹姆斯•艾利森博士和本庶佑博士與研究團隊的長年努力,終於發展出新的癌症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常見的癌症(如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胃癌、食道癌、頭頸癌、婦癌、皮膚癌、泌尿道癌、腎癌等)治療開啟新的一頁。細胞療法CAR-T則在血癌及淋巴癌已有重大突破,但製作培養過程複雜,費用高昂,副作用大,在台灣仍然無法取得。而特管辦法所核准的樹狀細胞(DC)、細胞素殺手細胞(CIK)、自然殺手細胞(NK)及其他種類T細胞,雖然安全性較高,副作用低,但療效仍待長期觀察,不像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在世界各國取得適應症且被醫界廣為使用。
詹姆斯•艾利森博士的團隊發現,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的免疫細胞會與抗原呈現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達到辨識敵我的效果。而這樣的過程,還需要正向訊息分子的調控,以及負向訊息分子(CTLA-4)的抑制,以防止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就好比駕駛一台汽車,需要插入正確的鑰匙(抗原-受體反應)、踩油門及適時的煞車的控制,任何一步驟錯誤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控、暴衝或停擺。
目前已投入臨床治療的藥物有Yervoy(Ipilimumab)、Opdivo(Nivolumab)、Keytruda(Pembrolizumab)、Tecentriq(Atezolizumab)、Imfinzi(Durvalumab)和Bavencio(Avelumab),臨床適應症涵蓋黑色素瘤、肺癌、腎細胞癌、何杰金氏淋巴瘤、頭頸部鱗狀上皮癌、肝細胞癌、大腸癌、乳癌、胃癌、婦癌、泌尿道癌、腎癌等。此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搭配其他免疫治療藥物、化學治療藥物、標靶治療藥物或放射線治療可能更好。另一個研究顯示患者的肺癌細胞PD-L1分子超過50%者,單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能得到極佳的效果。今年歐洲癌症年會ESMO年會報告5年存活患者約30%,可見免疫治療對肺癌患者仍然有長期的療效。目前健保礙於經費預算,僅給付PD-L1分子超過50%者。值得一提的是,若有EGFR、ALK等基因突變者,仍然以使用標靶治療較佳,免疫治療反而效果不好。
對於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以前做完化療加放射治療標準療程後便不再做其他治療。如今研究發現療程結束後再加上一年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更佳。另一種小細胞肺癌,傳統是以化學治療為主,如今加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能讓小細胞肺癌患者得以延長存活期。
而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雖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具有顯著的抗癌效果,卻也帶來不利的副作用。這類的免疫相關副作用,輕則可能產生皮膚紅疹、倦怠感、腹瀉,嚴重者亦可能導致肝臟衰竭、心肺衰竭、免疫風暴等致命的後遺症。這類免疫相關副作用在臨床上有著千變萬化的表現,並可能與許多鑑別因子難以區別;有鑑於此,本院2016年成立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定期開會,藉由跨科別與跨團隊的合作模式,為患者的安全與療效把關。
目前醫學界已廣為接受免疫治療,有許多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包括其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病毒療法、癌症疫苗等,期待不久將來醫界能使用免疫治療將肺癌轉變成慢性病,戰勝肺癌。
         
 
封面故事
巨大子宮精準摘除 達文西機器手臂神助攻
達文西機器人切除肝腫瘤已納入健保給付
呼吸中止睡不好 達文西手術找回一夜好眠
精確、穩定,大腸直腸手術的新選擇∼達文西微創手術
特別報導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 20屆國家新創獎 30項大獎
長庚醫療體系榮獲 2023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1 金 1 銀 2 銅 8 標章肯定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由現代藥理看中醫藥如何調節腸道微生物菌叢
飲食營養
ERAS術後加速康復∼營養照護
兒童醫療
認識新生兒歪頭症
本月主題
微創新時代∼機器手臂手術多專科運用
焦點話題
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新曙光∼基隆長庚成功完成神經內分泌瘤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 (PRRT)
鼻腔精準微創重建 有效改善空鼻症與睡眠情緒障礙∼林口長庚空鼻症治療成果獲國際頂尖期刊肯定
基隆長庚顯微手術成功植回斷腿,病人如願恢復行走
2023 年長庚醫療體系、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榮譽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