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肥胖對骨關節健康的影響
◎高雄長庚運動醫學科主任 蕭家傑
肥胖與骨關節
骨科疾病與體重息息相關,關節炎是骨科臨床上最常見的問題,多發生於脊椎、髖、膝、踝關節等。過度負重是造成關節炎的原因之一。以膝關節為例,站立和走路時,關節負重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樓梯時,負重是體重的3∼4倍;跑步時負重是體重的4倍;而蹲和跪著時,負重則是體重的8倍。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說,體重過重會給予關節額外的壓力,造成軟骨及組織的磨損,最後產生骨刺及關節病變。
那減重是否可以預防關節炎?答案是一定的,根據國外學者Felson的研究,若減少身體質量指數(BMI)兩單位,則膝關節炎的發生風險可降低50%。
肥胖與骨科手術
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報導,與正常人比較,體重過重者有20倍較高的風險因關節病變需要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若不幸發生外傷骨折,骨折的嚴重度也比一般人高。肥胖本身同時也會增加手術併發症及易有較差的手術結果,包括較高的感染率、靜脈栓塞、內固定鬆脫、人工關節磨損而降低使用年限等。另外,肥胖者常合併有糖尿病、心臟病或肝臟病等,這類內科疾病也會提高麻醉風險及手術前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也延長住院天數。
運動與體重管理
適當減重是保護骨關節的第一步,「控制飲食+適量運動」一直是最健康有效的體重控制方法。如果單以節食或斷食減肥,體重減少的成分會是:脂肪組織(70∼80%)及肌肉組織(20∼30%);效果難以持久,而且損害健康。較理想的減重方式,需要飲食及運動互相配合,體重減少的成分則是:脂肪組織(95%或以上)及肌肉組織(5%或以下)。
除此之外,以節食的方式減重,會降低身體基礎新陳代謝率,減少熱量消耗,反而容易造成復胖,得不償失。而當有氧運動結束後,熱量仍會持續燃燒,根據運動的強度,通常在運動後4、5小時還會燃燒,最多還可以燃燒48小時。
建議足夠的運動量
根據2018年美國運動指引,建議一般成年人每週有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或75∼150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以及每週兩次的肌肉訓練(例如舉重或伏立挺身),來提高基礎新陳代謝率,並有助於維持體態。依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中等強度的運動(約3∼6METs)包括步行、舞蹈、園藝、做家事、一般速度之腳踏車或游泳等活動;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大於6METs)包括跑步、爬山、競技運動比賽、搬重物大於20公斤、快速之腳踏車或游泳等活動。〔註:METs(metabolic equivalents)是有氧運動強度之定量,1 MET代表靜態坐著時的能量消耗。〕
結論
我們強調少坐多運動。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及任何活動都可以改善人們的健康。透過多樣化的運動,持之以恆,任何適當的運動都可以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運動除增進體能外,還附加有抑制食慾、改善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降低癌症風險等促進身心健康的好處!
透過有效的運動及體重管理,可以改善肥胖,也可以同時維持骨關節的健康。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