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第五期 108年5月1日發刊
終結肥胖重返健康∼體重管理面面觀
中藥複方可改善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高雄長庚中醫內科主任 蔡明諺
59歲的林小姐是卵巢癌病友,化療第4週期開始,感覺手腳像包一層膜,還有電流往上竄刺,手腳末稍對冷熱失去敏感性。化療結束後2個月,四肢還是麻木,步行或站立時間過久則加重,影響日常生活。於是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師依據林小姐的狀況,認為是濕邪與瘀血閉阻經絡,給予二朮湯加味燥濕化痰、通經止痛,一天服用3包,並搭配針灸,經過2個月後,林小姐的手麻已近痊癒,腳麻則剩下3到4成,讓她可以恢復到往常的活動與休閒。
癌症化學治療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副作用,其中周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約30%,這對中西醫都是個棘手的問題,目前並無有效的西藥可以治療。症狀輕微的會出現末梢麻木,嚴重到出現遲鈍無力、疼痛和刺癢感等。病人會非常難受,甚至必須得減輕劑量或是中斷治療。高雄長庚中西醫研究團隊從2016年開始著手研究中草藥應用在化療引發的神經病變,認為化療引發的神經病變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是「經絡受損」,並利用文獻整理發現,使用桂枝朮附湯、芍藥甘草湯、濟生腎氣丸等中藥複方,具有袪濕濁、養陰止痛和補腎溫陽的功效,可抑制發炎物質來減輕神經症狀,在化療產生神經症狀時及早治療,可以避免後遺症的發生,臨床上也獲得良好療效,成果已刊登在2019年2月的國際期刊「醫學補充療法(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研究團隊發現,除上述複方外,其他如鼠尾草、白芷、菖蒲和薑黃等,傳統具袪風除濕功效,在實驗中可清除自由基來達到保護神經的功效,臨床上也可以搭配運用。
引起神經病變的化療藥物如長春花生物鹼、紫杉醇和白金,常用在頭頸癌、乳癌、大腸癌和卵巢癌。這些藥物會破壞神經細胞而干擾神經訊息的傳遞,造成手腳皮膚異常敏感及疼痛,甚至對神經不可逆的傷害。少數也會波及到自律神經引發腸胃問題或是姿態性低血壓,因此病友接受治療前後都須注意這些現象。
為幫助更多病友解除放化療或術後的相關問題與困擾,高雄長庚於2018年展開「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延長照護計畫」,來治療術後和放化療產生副作用或身體不適之病人。自去年9月至今年2月,已收治30位病人,包括乳癌、大腸癌、卵巢癌、頭頸癌等病人,住院時間平均2到4週,治療約2週後多可獲得改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中醫能減緩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和改善生活品質,甚至對提升患者的預後也有助益,因此衛福部於2017年起,特地增列預算鼓勵中醫界,透過此計畫協助病友們恢復信心和健康。高雄長庚中醫科系也鼓勵病友,樂觀面對疾病治療後的問題,中西醫合作的成效已獲證實並被國際醫學界接受,可為病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封面故事
減重手術對減重及肥胖併發症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肥胖=糖胖症
逆轉脂肪肝 健康減重是關鍵
從生育觀點看體重管理的重要性
肥胖對骨關節健康的影響
雷射針灸減重 安全有效不痛
減重手術的身心評估與追蹤
減重,讓美麗健康從「心」被掌握,Go!
減重手術後不可偏廢的營養管理
減重飲食個人化安全又健康
醫學報導
什麼!不抽菸也會得肺癌?!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中醫報導
告別脂肪肝
本月主題
百病胖為先,體重管理中心助您減重保健康!
焦點話題
長庚醫院製作動畫提醒家長顧童十大NG行為
警署護幼誓決心 防制兒虐動起來∼警政署長兒童節前夕醫院伴童慶佳節
中藥複方可改善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