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第五期 108年5月1日發刊
終結肥胖重返健康∼體重管理面面觀
糖尿病+肥胖=糖胖症
◎高雄長庚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沈峰志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比起正常體重者,肥胖的人發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及高血脂的風險超過3倍,而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退化性膝關節炎也會增加2倍的風險。
目前全球的肥胖人口比例已經達到40%。依據國健署在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內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其中男性為53.4%,女性為38.3%,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相較於過往再度攀上新高。
糖尿病的罹患率和肥胖人口一樣呈現增長,近35年來,全球患有糖尿病的人數成長了將近4倍,其中以第2型糖尿病佔多數。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至2025年將會有3億3千萬的糖尿病人口,其中絕大多數為第2型糖尿病。而我國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這相當於每10位成人裡面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引起的大小血管併發症,如失明、慢性腎病變洗腎、心血管疾病以及截肢等,更是不容小覷。
所謂糖胖症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的糖尿病病友,其死亡風險甚至提高至7倍!若能將體重減少5∼7%,不但可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甚至可以減少血糖用藥,減少死亡率和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以下提供幾種改善糖胖症的方式:
一、改善飲食:可根據每日的飲食內容與營養師討論出適合個人執行的方法。一般來說,一天少攝取500大卡熱量,一個月可以減輕2公斤。
二、規律運動:研究顯示,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降低飯後血糖值以及減輕體重。有氧運動是指超過30分鐘的肌肉連續運動,例如快走、慢跑、跑步、騎腳踏車、游泳或跳繩等。
三、適當藥物:降血糖藥物對體重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服用之前,可先向醫藥人員諮詢討論,避免因藥物反而造成體重增加。
四、代謝性手術: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對於亞洲族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重度肥胖者(BMI>37.5),可接受代謝性減重手術治療。若合併中度肥胖(BMI 32.5∼37.4)且已有良好的生活型態及藥物治療後血糖仍然無法改善者,亦建議接受手術來改善健康。以附圖中的方女士為例,她受糖尿病所苦多年,飯前血糖數據364 mg/dL、糖化血色素(HbA1C)8.4%,需要每天早晚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因有家族糖尿病史,她一直害怕最終會像家人一樣最終會淪入洗腎的恐懼,再加上BMI值高達36,已達病態性肥胖標準,她接受評估進行腸胃繞道手術的治療,術後1個月已不需要打針服藥控制血糖即可,至今術後已快1年,糖化血紅素已達4.6%(目標值為7%以下),已不需要再服用糖尿病藥物,原本因肥胖壓迫致使骨關節疼痛的行動不便,也因體重減輕而改善,以前需要拐杖輔助,現在還可以參加永慶盃路跑活動,除了手術的治療效果佳之外,還有本身的積極配合回診與飲食運動建議的正向態度,才能使得生活品質與健康的全面提升。
目前治療糖胖症的多種方法中,並沒有絕對的準則,最重要的是有積極的心態尋求治療、配合相關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和協助,並且定期監測記錄體重和血糖變化,定期回診和醫師、衛教師及營養師討論調整治療計畫,就能夠降低糖胖症對健康的影響。
         
 
封面故事
減重手術對減重及肥胖併發症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肥胖=糖胖症
逆轉脂肪肝 健康減重是關鍵
從生育觀點看體重管理的重要性
肥胖對骨關節健康的影響
雷射針灸減重 安全有效不痛
減重手術的身心評估與追蹤
減重,讓美麗健康從「心」被掌握,Go!
減重手術後不可偏廢的營養管理
減重飲食個人化安全又健康
醫學報導
什麼!不抽菸也會得肺癌?!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中醫報導
告別脂肪肝
本月主題
百病胖為先,體重管理中心助您減重保健康!
焦點話題
長庚醫院製作動畫提醒家長顧童十大NG行為
警署護幼誓決心 防制兒虐動起來∼警政署長兒童節前夕醫院伴童慶佳節
中藥複方可改善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