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卷第五期 111年5月1日發刊
精準治療 電腦斷層即時導航手術
我在長庚的三兩事~胃腸肝膽科系 林錫銘醫師
◎編輯部 整理◎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系主治醫師 林錫銘 校閱
林錫銘醫師簡要履歷與重要事蹟

1. 1981: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2. 2007/2008: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學術組教授及長庚大學教授
3.台灣腫瘤消融醫學會:創會與第2屆理事長(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
4. 2014第一屆亞洲腫瘤消融醫學會(ACTA)主席
5.台灣肝癌醫學會:第5、6屆理事長(2017-5-21起)
6. 2021-10-20 史丹佛大學專家團隊公告:1960至2020全球排名前2%科學家 (1960-2020:World’s Top 2% Scientists)
7.專業領域:台灣肝腫瘤射頻消融治療的先驅之一,也是台灣與亞太地區肝腫瘤超音波指引肝腫瘤消融治療資深臨床老師,近年來先後有來自海外到本院研習肝腫瘤射頻消融治療的醫師;包括菲律賓6位、新加坡2位與蒙古1位等

為何選擇當醫生?
我是1956年出生於中部小鎮的一個小康之家,父親是生意人。從小成績還不錯,當年成績比較好的都選擇讀醫科。我們那個年代剛有人類登陸月球,本來比較嚮往天文物理學。但小時候母親常常肚子痛,記得有醫師到我家幫母親看病,說是膽結石,沒想到打了針吃了藥就好多了,真是神奇。所以慢慢就覺得當醫師也是個很不錯的行業。爸爸是經商的,做生意常常要去拜託人家,很辛苦。父親說:「做醫師是人家來找你看病,比較不用看人臉色」,當然在經濟上也比較不虞匱乏,重要的是,我那時選擇聽大人的話。

當初為何選擇肝膽腸胃科?又為何要到長庚?
在外科實習的時候,感覺總是要站著,要很有體力。我因為從小就有肢體障礙比較不適應。加上母親又有膽結石,反覆發作,肝膽腸胃科有一些技術,例如可做超音波及內視鏡等,可以立刻幫病人診斷與治療,解決病痛之苦。加上當年B型肝炎研究才剛起步,陳定信院士與廖運範院士的研究都做得很好,在媒體上已經很有名氣,讓我心嚮往之。
在台北榮總內科住院醫師結束後,本來要申請榮總的胃腸科(內科次專科),可是當年的胃腸科很熱門,我的成績不夠優秀所以沒申請上,還好經過當時在林口長庚任職的胃腸肝膽科專家沈一嫻教授的引薦,才有機會來長庚接受胃腸肝膽專科訓練。

當年是B型肝炎研究突飛猛進的時代,林教授為何選擇肝癌做研究?
感謝長庚醫院的師長,特別是廖運範院士教導栽培我們看病的基本功,包括病史詢問、診斷治療、肝功能判讀及紀錄肝病病程與數據等。當年肝病下面還有很多次專科,需要分工合作,廖院士指派我做肝癌的臨床診斷、治療與研究。
B型肝炎當年沒有什麼特別治療的藥物,我跟隨著廖院士做臨床藥物治療試驗與研究。在廖院士的指導下研究發現,以短期的干擾素治療B型肝炎病人,可以有效的降低後來肝硬化跟肝癌的發生,也可以延長病人的壽命。當然之後陸陸續續有口服的抗病毒藥物問世,所以干擾素目前已經不是治療的選項。
為了肝癌的研究,廖院士特別引薦我到台大胸腔科郭壽雄教授那邊學習判讀肝腫瘤的細胞學診斷。起心動念是因為當年病理科的結果常常要等到7天,學習這個判讀技術,可以在做完肝腫瘤抽吸或切片後,馬上染色,再以顯微鏡判讀,當下就可以診斷之。比起肝臟切片,用細針抽吸肝腫瘤組織顯得相對安全,而且可以重複做,借用超音波影像,確定針尖在腫瘤裡面,抽出來就染色,在顯微鏡下立即判讀。

你現在是肝腫瘤射頻消融治療(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國際級大師,有什麼話要勉勵年輕學子?
以前小型肝癌的治療主要是以注射酒精為主,效果不是非常好。約莫20年前,要感謝科內的劉乃仁醫師到國外開會時,聽到射頻消融治療在肝癌的應用,我逐漸開始應用在我們的病人。
使用射頻消融治療有比較高的風險,需要較高的技術,因為射頻消融治療是通電加熱,很容易破壞腫瘤以外其他組織。一開始我先到日本與英國觀摩學習一些先驅者的做法,在國際會議與專家討論。就憑著一股熱情和長官的鼓勵,我們不斷的在這當年罕見的領域耕耘,累積了不少案例與經驗,最後我們成立了腫瘤消融醫學會。
對於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把醫學基本知識學好,才有辦法發現新的問題。醫學的教科書通常是以前的研究結果,所以還要勤讀最新的醫學期刊,以及和你的學長老師請教。盡信書,不如無書。讀醫學期刊論文也不用完全相信它,要培養獨立判斷及思索的能力。書上或期刊上的資訊,不能滿足病人診療上的需求或者是無法解決你的疑惑,你要去挑戰他,這就是研究的起點。不能流於胡思亂想,一定要講求實證醫學。長庚醫院和長庚大學有堅強的師資,可以做年輕人的後盾,但是最重要還是要自己努力。至於住院醫師,除了建立扎實的基本功,應該在病人身上好好學習。把病人呈現的問題,好好的解答出來。

您的退休生活有何規劃?
平常生活十分忙碌緊湊,退休之後將會放慢腳步,該放掉就放掉,多做一些傳承的工作。你的工作不能都一直自己做,後進的醫師如林成俊、陳威廷、謝彝中等,在肝腫瘤的消融治療方面等都做得很好,我也鼓勵他們在學會發表經驗。我自己會聚焦於自己想做的事,繼續在肝癌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研究對病人有幫忙的事。

這一生影響你最深的人?
第一個就是我的母親,她只有小學畢業,也是個純樸的家庭主婦,無微不至照顧全家。小時候我也曾經貪玩,她曾經正色的對我說:「不好好讀書,你以後找不到好的工作,加上肢體障礙,生活會很慘。」這句話到現在,聽起來還是很重但是總算聽進去,也牢記在心裡。
出社會到醫院工作後,廖運範院士是影響我最大的恩師,其實我和他並不常常熱絡的相聚交談,但他是真正很有熱忱關心學生的。廖院士與我們談話機會不多,並且也很有威嚴。我從榮總到長庚,偶爾碰到瓶頸時,他在一旁也觀察得很仔細,會提點我幾句,指導如何適當的解決問題。
         
 
封面故事
電腦斷層即時導航系統精準定位 助三叉神經痛病人遠離疼痛
電腦斷層即時影像導航脊椎手術
電腦斷層即時影像導航在耳鼻喉科手術的運用
電腦斷層即時影像導航胸腔外科手術
醫學報導
認識五十肩的症狀與治療方式
心靈點滴
從天堂來的一封信
醫脈相傳
我在長庚的三兩事~胃腸肝膽科系 林錫銘醫師
中醫報導
中西醫聯手,妊娠產後照護全方位
飲食營養
糖尿病+痛風~飲食怎麼微解封?
本月主題
嘉義長庚手術中即時影像導航系統及電腦分析定位新技術簡介
焦點話題
林口長庚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出爐
林口長庚研究證實~第1型糖尿病人若有一等親屬患第2型糖尿病 併發症風險倍增
化被動為主動 骨髓增生腫瘤治療新關鍵
罕病導致雙肺破裂反覆氣胸 「邊緣性捐贈肺」移植救命 林口長庚完成50例肺臟移植 存活率達世界水準
2022年長庚追思大會 感念器捐者與大體老師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