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台灣青少年當前的健康問題
◎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主治醫師 羅福松
青春期被認為是人類一生中最健康的時期,以前很少被關注到;但是隨著醫療的進步,全球幼兒的死亡率最近幾十年來迅速下降,而青少年的死亡率下降幅度卻很少;加上青少年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因素來自於行為因素,而不是先天性異常或傳染性疾病,因此在許多國家,汽機車和其他運輸的意外傷害,自殺及兇殺等因素造成的青少年死亡率正在上升。此外,影響長期健康不良的主要危險因素,多數來自青春期所養成的不健康行為,如抽菸、酗酒、肥胖、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
青少年的腦部具有很大的神經可塑性,從青春期早期大腦邊緣系統「獎賞中樞」的形成,喚醒青少年情緒刺激、尋求感覺和獎勵取向,此時對於酒精、尼古丁和古柯鹼等化學物質所帶來的愉悅更加敏感。青春期中期容易從事冒險行為及行為克制衝突加劇;青春期晚期則會因前額葉皮質的成熟而克制冒險行為。前額葉皮質是大腦的執行長,負責高階認知能力,例如事前規劃、評估各種選擇的效益與成本、以及統合各種情緒與想法等等。因此,青春期處於額葉成熟之前,青少年常有愛冒險,魯莽行為以及情緒和行為調節問題的困擾。許多青少年每天需要面臨選擇健康行為的挑戰,處理可能導致意外後果的衝動,例如傷害、性傳染病或藥物濫用。還面臨著會影響其未來健康的行為挑戰,例如飲食營養、健身鍛煉以及菸酒濫用。家庭、同儕、學校,社區和宗教信仰等環境因素也對青少年健康和風險行為產生影響。
國民健康署自2006年起辦理「台灣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計畫」,每兩年舉辦一次,針對與主要死因疾病、失能或重要社會問題有密切關聯的健康行為進行調查。自2012年起,加上體重及體型、飲食習慣、身體活動、衛生及生活習慣、個人安全、偏差行為、心理健康、危害健康行為、兩性交往與性行為及家庭狀況等議題,蒐集青少年健康行為現況,以提供相關單位規劃在學青少年健康促進計畫參考,每年以「國中」及「高中、高職、五專(1∼3年級)」隔年輪替方式辦理,發展出長期之健康監測調查機制,定期更新政策所需參考數據。
根據2017「高中、高職、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報告」結論與建議:高中職學生每次騎乘機車戴安全帽的比例超過8成,但每次騎腳踏車有戴安全帽的比例但不到1成,故有必要加強宣導,提升學生交通安全之意識。在心理健康及危害健康行為方面,約有2成高中職學生過去12個月內,曾經認真地考慮自殺。超過2成學生曾經吸菸,過去30天內有吸菸者占8%。超過7成學生曾經喝酒,過去30天內有喝酒者超過4分之1;通常取得酒的方式,以商店或攤位購買的占最多,近4成。在性相關議題方面,超過7成的高中職學生曾經接觸色情媒體,第一次接觸的年齡以14∼15歲為最多,占了2成多,其次為12∼13歲約占2成。
很多文獻報告指出,青少年抽菸的危險因子有抑鬱症、其他心理健康問題、酗酒、與學校或家庭脫節,與父母交談困難、少數族裔、學業低下,同儕吸菸等;保護因子則是家庭成員聯繫良好、自我感覺健康、父母對孩子有期望、學校同學吸菸率低等。同樣的,青少年酗酒和藥物濫用的危險因子有抑鬱症和其他精神健康問題、自卑、家人酗酒、在校外工作、與父母交談困難、從偶爾濫用毒品到經常濫用的風險因素(吸菸、濫用毒品、同伴使用、其他風險行為);保護因子則是與學校和家庭的聯繫良好,有宗教信仰等。青少女懷孕的危險因子有貧困、居住在城市、受教育程度低、無法獲得性健康服務、吸毒和酗酒等;保護因子則是與學校和家庭的聯繫良好,有宗教信仰等。
總之,青少年健康行為的養成,需要從家庭成員、同儕、社區、學校、工作職場、甚至國家等的善意支持,讓青少年成為未來社會國家的棟樑,而不是累贅,青少年的關心及教養是何等重大的議題!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