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三期 113年3月1日發刊
微創新時代∼機器手臂手術多專科運用
長庚45週年院慶系列報導 林口長庚「智慧、研究、育才、公益」
◎林口長庚管理部
長庚醫院1976年創院至今已45年,首創許多制度與軟硬體設施,足以影響台灣醫療發展。林口院區為桃竹苗地區唯一醫學中心,同時肩負重度急救責任,並為全國癌症醫療重要據點。為提升癌症治療品質,建立全國首座「質子放射治療中心」,開啟台灣癌症治療里程碑。
林口長庚自創院以來開創諸多紀錄,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秉持創辦人「追根究柢,止於至善」的精神,不斷創造更便利的醫療服務與環境。積極導入智慧醫療,例如:將智慧系統應用在藥局管理、檢驗全自動化流程、行動醫療應用、儀器聯網、動態監測儀表等。於2019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HIMSS EMRAM 7最高等級電子病歷認證的醫院。導入科技提升手術品質,於2020年成立「達文西手術訓練中心」讓外科醫師可以藉由訓練,提升執行機器人手術時的精準度。
研究是醫療發展的火車頭,為有效整合研究資源,林口院區斥資新台幣33億元,結合環保綠能建築與科技設施,建立研究大樓,提供面積約15,000坪優質環境給所有研究團隊。為確保實驗結果可靠性,積極參加各種認證,例如實驗動物中心已通過多項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研究成果從生物標誌、次世代定序分析、免疫學、質子治療等,到目前的癌症精準醫療、細胞治療、人工智能(AI)等研究都有所獲。目標是將成果應用於臨床,擴大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體系每年投入龐大經費支持院內外研究,林口院區平均每年發表之SCI論文超過2,000篇,2020年論文平均影響因子(IF)值為4.47。歷年獲得許多有臨床意義的獎項,如魏福全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榮獲2019年總統科學獎殊榮。
在人才培育方面,林口長庚訓練了全國最大量的優秀醫療專業人才,是各職類學員首選的受訓醫院。本院特色是「計畫性的訓練培育」及「多元與創新的組織架構」,各職類訓練皆有完整教學制度、計畫與目標。以「醫學教育委員會」作為人才培育的發動機,定期檢討各醫事職類人才培育計畫之執行。委員會設有「教師培育」、「臨床技能」、「實證醫學」、「學員輔導」、「醫學人文」等中心協助人才培育。確保培育優秀教師、引進擬真教具及創新教案、學員具備人文素養。
在公益活動方面,林口長庚則秉持著「以在地人的心,關心在地人的事」,促進社區健康,2012年起結合龜山區各里設立「健康守護站」,現今服務已涵蓋全區32里,每年平均服務4.3萬人次。鑑於偏鄉地區醫療資源不足,於桃園市復興區設置「華陵醫療站」,提供主治醫師24小時駐診,巡迴醫療及專科門診等服務,並使用智慧雲端科技,以遠距醫療讓醫療站即時與林口長庚醫院連線會診。為關懷兒少保護,2018年成立「兒少友善門診」,建立治療追蹤機制,成立全國教育訓練中心,與檢察、警政、社政各部門專業人員合作,喚起社會大眾對兒少保護的重視。2020年於兒童大樓戶外設置共融遊戲場,讓一般及特殊孩童共享遊玩樂趣,營造醫院溫馨友善環境。為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無償提供院內場地設立視障者按摩小站,設立「愛不囉嗦長庚庇護商店」提供身障者就業學習自立的機會。
長庚紀念醫院透過智慧醫療、醫學研究、人才培育與公益活動等面向投入,奠定現有的優良基礎。雖然目前全球持續面對COVID-19疫情考驗,林口長庚在防疫的措施與策略上不僅超前佈署,且多次配合政府執行緊急採檢與重症確診病人照護,除獲得總統頒獎肯定外,整體防疫投入更是在2020年榮獲生策會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與「戰疫特別獎首獎」。
走過45年,展望未來,林口長庚仍將在服務、教學、研究、社會公益四大方向繼續努力,規劃新醫療大樓、推動研發成果技術移轉及臨床應用,並擴大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鼓勵跨領域創新研究,繼續帶動台灣整體醫療科技之發展,以回饋社會大眾、立足國際。
         
 
封面故事
巨大子宮精準摘除 達文西機器手臂神助攻
達文西機器人切除肝腫瘤已納入健保給付
呼吸中止睡不好 達文西手術找回一夜好眠
精確、穩定,大腸直腸手術的新選擇∼達文西微創手術
特別報導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 20屆國家新創獎 30項大獎
長庚醫療體系榮獲 2023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1 金 1 銀 2 銅 8 標章肯定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由現代藥理看中醫藥如何調節腸道微生物菌叢
飲食營養
ERAS術後加速康復∼營養照護
兒童醫療
認識新生兒歪頭症
本月主題
微創新時代∼機器手臂手術多專科運用
焦點話題
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新曙光∼基隆長庚成功完成神經內分泌瘤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 (PRRT)
鼻腔精準微創重建 有效改善空鼻症與睡眠情緒障礙∼林口長庚空鼻症治療成果獲國際頂尖期刊肯定
基隆長庚顯微手術成功植回斷腿,病人如願恢復行走
2023 年長庚醫療體系、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榮譽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