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80歲以上肝癌患者仍可經由肝臟切除手術治療
◎林口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李兆偉
一名高齡92歲的男性,上腹痛忍了半年才來急診,緊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左葉竟長了一個12公分大的腫瘤,並下壓到胃和侵犯橫結腸。經醫師評估後,病人同意接受腫瘤切除及橫結腸切除重建術。術後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至今已3年腫瘤沒有復發。
台灣由於人口高齡化,癌症發生的年齡也跟著改變:首次診斷為肝癌的平均年齡,已從90年代中期的60歲,提高到21世紀初的70歲;因肝癌而死亡的年齡中位數,也從10年前的67歲,延後到近年的69歲。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7歲,因此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值得關注。
我們透過病歷統整及存活數據分析,針對77位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手術的長期結果進行研究,結果發現80歲以上肝癌患者術後之無病存活率中位數超過27個月,長期存活率為57個月,其實與年輕族群相當。這項成果已發表在2019年3月出刊的老年醫學一流學術期刊「衰老(Aging)」。在人口高齡化時代,可提供年長肝癌患者治療上的參考。
肝癌為2018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8,000人死於肝癌。肝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為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環境毒物、脂肪性肝病變及肝硬化等,也可能造成肝癌的產生。而慢性C型肝炎是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中最常見的病因(43.1%),其次是非病毒性肝炎原因(37.5%);B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在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較少見。此外,在老年族群中,糖尿病可能和非病毒性肝炎的肝癌生成有關係。
肝切除術是肝癌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法之一,但關於利用肝切除術來治療80歲以上之肝癌患者的研究卻很少。研究顯示,外科醫師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術前評估後,老年肝癌族群術後的手術週期併發症發生率約60%、30日內手術死亡率3.9%、5年長期存活率45.8%,與年輕族群(各是41.6%、1.8%、34.3%、54.4%)是相當且可被接受的。
進一步分析術後發生死亡的個案,發現術前凝血功能異常(INR>1.4)、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200ng/mL、大範圍肝臟切除手術和重大手術併發症等,為80歲以上肝癌切除患者發生院內死亡的潛在危險因子。因此外科醫師要盡可能在術前矯正凝血功能異常,並避免大量肝臟切除及減少重大併發症的發生。
老年肝癌患者的生理過程與年輕患者的生理過程略有不同,但若能經過外科醫師的評估及良好術前準備,這一特殊族群患者一樣可以接受手術,並在治療後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