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卷第十一期 109年11月1日發刊
婦女疾病與中醫
妳我關心、讓健康繼續∼婦女疾病與中醫
◎高雄長庚中醫部部主任 蔡明諺
高雄長庚中醫部於2000年7月成立至今已走過20個年頭,一直以來是中部以南最大型的中醫教學醫院。目前主治醫師為23位,中醫病房21床,具有腫瘤中西整合照護、雷射針灸中心、偏鄉醫療、和兒童早育之4大醫療特色。高雄長庚中醫部分科完整,並在2017年2月成立中醫婦兒科。雖婦女病因病機與內科相同,但發病機理卻有其特點,因特殊月經、胎產、哺育胎兒、更年期等過程,婦女常耗傷陰血,所以常處在血不足而氣有餘的狀態。再加上婦女的體質一般較為嬌弱,易受寒、熱、濕等外邪之傷害;現代社會壓力和角色扮演的多重,易受怒、思、悲等七情之干擾,因此確實須有獨立運作之部門和專科醫師來照顧大家的健康。
近年健保資料庫的文獻也發現在中醫的使用者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為1.3比1,且就醫年紀的分布的高峰在30歲的育齡期,接著才是20歲和40歲。2002年〈內科醫學誌〉的研究指出女性群族在生產後、更年期、慢性病、工作獨立、經濟狀態較佳者對於中醫的信賴度頗高。另一篇國內學者發表在2007年〈BMC 健康服務研究〉的報告則顯示月經問題、陰道異常出血、泌尿生殖道疾患和盆腔炎是台灣女性最常就診中醫的原因。
高雄長庚中醫婦兒科目前為廖晏農醫師擔任主任,並帶領多位具備婦兒科中專長的醫師團隊。廖主任現於長庚臨研所攻讀博士學位,具有妊娠調理專長,能為孕婦處理噁心嘔吐、妊娠水腫、失眠或子癇等問題。吳蓓禹醫師曾在西醫兒科受訓,為中醫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促進協會之理事,近年著重在兒童生長發育和新生兒腦傷的治療。洪怡錂醫師專長在不孕、月經失調和經前症候群,痛經、頭痛、乳房脹痛或情緒異常等治療。金玠縈醫師則致力於婦女替代醫療使用之研究,特色則在更年期障礙與飲食衛教指導。
婦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子宮頸癌)也是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除了經帶胎產的問題累積導致的危險外,不健康的生活飲食和環境荷爾蒙的影響都是婦癌比例逐年升高的原因,國健署的資料顯示2017年這3種癌症依序佔女性每10萬人口的發生率為15.1、9.2和7.9人。其中,卵巢癌不易早期診斷,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進行外科減積手術後多需追加化學治療,半數以上會出現如噁心、嘔吐、血小板降低、淋巴水腫、手腳麻木等副作用,而影響病人生活品質及求生意志。此階段病人多處在脾氣虛和濕瘀互結的狀態,在西醫抗癌藥物治療間,中醫須扮演替代與補充能量的作用,所以補中益氣湯系列搭配除濕化瘀藥就很重要;西醫治療結束後,中醫則要加強抗瘤邪的藥物,來避免腫瘤復發或轉移。2015年〈胸癌〉期刊已彙整中醫在癌症正規治療期間扮演的角色(附圖),透過這樣中西的搭配可以減緩病人症狀的不適、提高療效及改善預後。
本院中醫能在婦女生病理過程給予專業的協助,透過同步的電腦病史評估、中西醫婦科人才的培育與合作,豐富和安全的中藥材資源,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有堅強的治療團隊,能持續守護患者健康,並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封面故事
與妳的「好朋友」和好∼從中醫理論了解經痛
懷孕害喜怎麼辦?穴位按摩助舒緩,針灸用藥要把關
小曲線,大學問! 從兒童生長曲線看生長發育問題的中醫療法
中醫陪你慢慢變老,快樂渡過更年期
醫學報導
肺癌的化學治療介紹
主動脈剝離
特別報導
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12週年 林口長庚舉辦「醫學教育研討會」
別讓傷痕「疤」著你不放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本月主題
妳我關心、讓健康繼續∼婦女疾病與中醫
焦點話題
2020年長庚永慶盃路跑 3.2萬人齊聚三地為病人安全而跑!
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 林口長庚與土城醫院找出問題藥物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 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
應用「射頻燒灼」進行宮內治療 搶救同卵雙胞胎中的健康孩子
難以承受之痛∼生物製劑療法有助「潰瘍性大腸炎」
結合防疫及智慧醫療 長庚醫院與馬來西亞首推線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