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卷第十一期 109年11月1日發刊
婦女疾病與中醫
難以承受之痛∼生物製劑療法有助「潰瘍性大腸炎」
◎嘉義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 顏志維
喜歡打球的17歲的小偉最近幾個月以來,媽媽發現他越來越瘦,也常常抱怨腹痛。起初媽媽以為是升學壓力導致小偉肚子不舒服,直到體重持續下降,也不去跟朋友打球,馬桶也看到血便,帶他到胃腸科門診求治。透過了大腸鏡的檢查發現,小偉的大腸從最外頭的直腸有很嚴重的發炎跟潰瘍合併出血,而且發炎一直持續往上延伸至左段的結腸,經診斷小偉並不是罹患腸躁症,而是與安倍首相一樣的「潰瘍性大腸炎」。在服用藥物加上特殊的單株抗體也就是「生物製劑」針劑治療,半年後即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潰瘍性大腸炎是一種慢性的發炎疾病,目前原因不明,可能跟基因也就是體質、現代化的環境、飲食、過敏原的接觸及自體免疫的誘發有關,好發族群為10∼20歲的年輕人及70∼80歲的長輩。在過去環境污染不多飲食單純的年代,此疾病並不常見,不少醫師未有相關經驗診斷及治療病人,因此病人往往求醫無門輾轉流浪於各醫院的胃腸科。
潰瘍性大腸炎的治療跟一般肚子痛感染的腸炎治療很不一樣,潰瘍性大腸炎在排除感染之後主要就是要讓腸子不要發炎,除了特殊的消炎藥物外,飲食的控制,如避免牛奶的接觸,避免抽菸及二手菸,多吃蔬菜水果,多以白肉取代紅肉等,也是重要的課題。潰瘍性大腸炎的病情變化可以很快,腹痛出血甚至可能因感染引發敗血症,因此需要專業的醫師及個管師密切與病人聯繫,依據病人的狀況做藥物的調整。
潰瘍性大腸炎是一個原本盛行於歐美國家的疾病,根據過去的研究跟臨床的經驗,目前已經知道小偉的治療一定要看到腸子的潰瘍傷口癒合了才能做藥物的降階調整,絕對不是單純症狀改善了就可以放心,否則後續疾病的復發及接受手術的機率還是很高。然而小偉的追蹤大腸鏡檢查卻發現雖然有輕微改善,但是仍沒有達到目標。幾個月過去了,雖然比較少拉肚子了,但他還是抱怨右邊肚子痛偶爾就會發作,因為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得讓黏膜癒合,於是進行特殊的單株抗體也就是「生物製劑」針劑治療,以達目標。
半年多來,小偉打針完後未有不適,每兩個月一次的療程,也沒耽誤他即將上大學的課業準備。漸漸的,小偉覺得肚子不痛了,口服的藥物減少了,體重跟體力也慢慢地恢復,終於身體狀況復原到可以回去打他最愛的籃球。在打針的半年後,再次執行內視鏡檢查顯示腸子潰瘍發炎幾乎不見了,抽血發炎指標也都正常,治療效果令人滿意,但小偉飲食還是要持續的控制,僅剩的兩三顆的口服藥物治療仍不能中斷,如此才能達到有效的控制。
兩年過去了,很慶幸當初有幫小偉確診,在個管師、營養師、藥師的配合下,幫小偉達到了治療的目標,也大幅改善了一個年輕人的生活品質。嘉義長庚藉由跨專科團隊,包含胃腸科、大腸直腸外科、風濕科、病理科、放射科、皮膚科醫師,及個管師、營養師、藥師,共同討論聯繫治療病人。近期也利用非侵入性的核磁共振腸道攝影做精準的診斷,對於不敢或是不適合接受內視鏡檢查的病人提供另一種選擇。
         
 
封面故事
與妳的「好朋友」和好∼從中醫理論了解經痛
懷孕害喜怎麼辦?穴位按摩助舒緩,針灸用藥要把關
小曲線,大學問! 從兒童生長曲線看生長發育問題的中醫療法
中醫陪你慢慢變老,快樂渡過更年期
醫學報導
肺癌的化學治療介紹
主動脈剝離
特別報導
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12週年 林口長庚舉辦「醫學教育研討會」
別讓傷痕「疤」著你不放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本月主題
妳我關心、讓健康繼續∼婦女疾病與中醫
焦點話題
2020年長庚永慶盃路跑 3.2萬人齊聚三地為病人安全而跑!
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 林口長庚與土城醫院找出問題藥物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 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
應用「射頻燒灼」進行宮內治療 搶救同卵雙胞胎中的健康孩子
難以承受之痛∼生物製劑療法有助「潰瘍性大腸炎」
結合防疫及智慧醫療 長庚醫院與馬來西亞首推線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