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害喜怎麼辦?穴位按摩助舒緩,針灸用藥要把關 |
 |
◎高雄長庚中醫婦兒科主任 廖晏農 |
 |
 |
一位初次懷孕的媽媽來到診間,以略顯焦躁與疲倦的語氣告訴我:「廖醫師,我第一次懷孕,但懷孕滿8週後就開始噁心,吃不下飯甚至嘔吐,已經持續兩個星期了,請問該怎麼辦?」 懷孕對婦女而言,是人生當中一個生理心理變化的重大階段。從開始懷孕到生產過程中,難免有病痛不適相隨,而害喜便是其中一個,症狀多以噁心、腹脹、食慾不振甚至嘔吐來表現,中醫稱為「妊娠惡阻」。整體而言,約有5成的孕婦有這樣的症狀,通常在懷孕第6週開始出現,會持續到懷孕的第3到4個月,嚴重者甚至連喝水都會吐,少數嚴重患者因此需要住院治療。 有些自我保健的方式可以幫助並緩解部分妊娠惡阻的不適,例如中醫「十總穴」當中的「內關」與「足三里」便是可以用來自我按摩的常見穴道。中醫古書記載的「內關心胸胃」,指的就是若有心胸腹部的不適如噁心、反胃、胃脹或咳嗽、心悸等,可以用針灸或按摩內關穴來處置。「肚腹三里留」則是用足三里穴來處理腹痛、腹瀉、脹氣等症狀,因此可應用於懷孕早期因害喜所導致的不舒服。這些穴道每天早晚可以各按摩一次,左右側輪替,每次不超過10分鐘為原則,若穴道處皮膚在按摩前有傷口或紅腫癢痛的現象則避免按摩。若按摩上述穴道數日後仍未見任何改善,甚至症狀逐漸加重時,仍應儘速就醫尋求協助。 飲食方面原則除少量多餐外,食物口味應清淡而少油膩,也可用生薑來料理烹煮食物。當然,現代營養充足,產婦多身強體壯,許多惡阻並非是身體虛弱,而是懷孕後衝任二脈的氣機調節失和,產生上壅嘔逆症狀。並不建議「進補」,而是要分辨症狀新久、或是寒熱體質。確實在中醫典籍中提到孕吐,多在藥方中放生薑,但較適合於寒性或虛弱體質。如果孕婦有劇烈嘔吐,伴隨口苦、口乾、心煩、便祕等,則是屬於熱性嘔吐,建議以黃連膠囊、或是多喝烏梅或蘆筍汁來處理。 在中醫門診當中往往遇到孕婦在懷孕早期因害喜不適前來就診,甚至也有因此住院患者會診中醫求助的案例。在中醫針灸與方藥的雙管調治之下,孕婦症狀大多可獲得改善。然而懷孕早期「胚胎初結,根基線薄」在中醫針灸與方藥仍有其禁忌與注意事項,故須謹慎選擇使用,即便懷孕百日後到生產前也需一樣小心,因此叮嚀各位媽媽們在懷孕期間若有任何疾病不適,想要求助於中醫治療時,要選擇合格的中醫師來為您把關,切勿自行服用不明藥物或偏方。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