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第六期 108年6月1日發刊
新生兒照護面面觀
重拾家庭復原力∼藝術治療讓重症新生兒家長走出生命的幽谷
◎林口長庚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 林凱慧◎林口長庚護理部督導 張鈞竹 校閱
李小姐是位小學老師,和先生結婚多年好不容易懷孕,在殷殷期盼下可愛寶貝女兒「晴晴」誕生,但是這個喜悅卻只有一天,小寶貝「晴晴」被診斷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需要手術,然而手術風險極高,且手術要分階段執行,至少需手術3∼4次,幸運之神並沒眷顧「晴晴」這家人,雖然完成第一階段手術,但手術後狀況不佳,醫師告知「晴晴」時日無多,父母親每天至加護病房看「晴晴」時以淚洗面,痛不欲生。
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每天可以看到新生命的誕生,卻也免不了要送走一個個小生命離開,「你可以想像,每個孩子都是被百般期盼出生,卻有些人無法好好長大,治療過程面對孩子病情的瞬息萬變,很多家長一看到醫院來電,手就在發抖,心情隨著孩子的病情起伏不定,無一不是煎熬。
兒童友善醫療不是只照顧孩子,也照顧病童的家屬。林口長庚將藝術治療引進新生兒加護病房,對那些出生不到3個月就患重症的新生兒家長們伸出溫暖的手,協助他們找到焦慮釋放的窗口,從傷痛中重拾家庭的復原力。
運用各式媒材透過藝術治療活動打開家屬的心門,從「祈福棒」介入,帶領父母親從串珠開始,每串一顆珠子同時就給孩子一個祝福、一聲鼓勵,串起來的珠子就如同護身符一樣,象徵父母親對孩子的愛,然後再慢慢帶入書寫與攝影,鼓勵父母親紀錄孩子的每一天,同時與自己的內在對話、與孩子對話,最終孩子走了,告別式上,看著媽媽將一張張孩子的照片製作成影片,甚至媽媽還在部落格上回顧這段陪伴的歷程,我們知道這位母親已經找到勇敢走下去的力量。
當孩子生病時,多數家長來到加護病房,都只敢站遠遠的看,什麼都不敢做,心中有很深的無力感。護理師除了上前關心,也鼓勵家長拍照,或每天錄一段話、音樂放給孩子聽;有時也幫寶寶蓋小腳印,送給家長,提醒他們,這些都是多麼珍貴的生命印記。透過藝術治療活動方式引導,父母親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有的家屬每天來都看不到孩子的進步,當護師請他們每天就拍兩張照片回家,一個禮拜後將所有照片全部洗出來,透過鏡頭,家長才驚覺,原來孩子的變化這麼大,在此當中自然就看見希望!」我們關心加護病房中每個焦慮不安的家庭,引導病童的父母、手足表達出情感,並且陪伴他們度過生命的幽谷、蕩滌親人間的靈魂,也讓這分暖流的盪漾讓加護病房更為溫馨、有人情味。

作品名稱:祈福棒
以木棒為經,以毛線為緯,用串珠串起希望,的祈福棒
白衣天使以藝術為燈,以愛為炬,指引重症新生兒家長穿過黑暗走出生命幽谷
作品名稱:祝福
愛讓我緊緊相連
愛讓我們學會放手
愛讓我們彼此祝福
愛讓我們有勇氣走未來的路
愛讓我們陪寶貝~~~到最後
         
 
封面故事
讓醫師們協助妳順利的生育健康寶寶
母親藥物(毒品)濫用對嬰兒健康的影響
親子共讀∼透過閱讀投資情感,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在生命的起點說再見∼談新生兒安寧緩和醫療
重拾家庭復原力∼藝術治療讓重症新生兒家長走出生命的幽谷
特別報導
送愛到緬甸∼員工國際志工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突來天旋地轉的暈眩 原來是「耳石脫落症」
飲食營養
端午吃「粽」小心食品添加物過量
健康老化面面觀
腦中風的預防及治療
白話醫學
代謝症候群
愛無國界
肝癌質子治療∼退休女教師重燃生命希望
長庚健康影音館
祝您好孕∼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簡介
焦點話題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南進馬來西亞 建立緊密醫療合作關係
桃園市A8轉運站BOT案 長庚醫療團隊與市府正式簽約
長庚醫療體系三度蟬聯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醫療生技類第一名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購置超音波 捐贈10家服務偏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