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第一期 108年1月1日發刊
憶起的旅程∼失智症友善照護
失智友善桃花園∼打造社區共同照護網絡
◎桃園長庚社會服務組暨失智症中心社工師 魏其旆
76歲的王爺爺,因為罹患失智症,出現認知功能退化及精神行為症狀,不僅會亂騎別人的腳踏車,即使被攝影機拍到還是矢口否認。王爺爺身體狀況佳,平日就在社區裡活動,走著走著就迷失方向;有時爺爺的家人只是去上個廁所,就不見爺爺的身影…。這些狀況導致家人不斷奔波處理王爺爺的問題,身為主要照顧者的王奶奶更是承受莫大的照顧負荷及壓力。在失智症中心及共照中心齊力合作下,協助王爺爺確診、衛教家屬照護方式及追蹤、評估及支持個案及家屬,盤點其資源狀況後,轉介合適社區資源。
現在王爺爺一週有2天使用失智症日照中心,3天使用距離住家較近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同時王奶奶也參加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用對的失智症照護方法。透過不同資源搭配,王爺爺生活漸趨規律,王奶奶也能稍微舒緩照顧壓力;而整個家庭多了不同的支持能量,當王爺爺再次出現精神行為狀況時,王奶奶就能找到身邊的資源來協助。
失智者受疾病影響,在記憶力、人時地定向感、判斷力、計算及抽象思考能力出現退化,失智者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能力、長期經營的家庭與社區關係皆因疾病而產生變化,這些均造成失智者及家屬的困擾。依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失智者9成以上住在社區由家人照顧。疾病的影響層面不僅是個人,包括與其親近的家屬都會因失智症而捲入不可預測的混亂之中。2010年勞動部從衛福部「國民長期照顧需要調查」中推估,截至2015年,台灣全國就業人口數約1,153萬人,每年約17.8萬人「因照顧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比率」,每年約13.3萬人「因照顧離職」。社區若可以建立完善的在地老化資源系統,將能有效減緩因照顧難題所帶來的世代衝擊。
長照2.0失智照護政策以提升失智症長照服務能量、擴大失智照護資源佈建、強化社區個案服務管理機制及建立失智專業人才培訓制度等為主。衛福部除了強化原有失智症機構提供的相關服務及數量外,更致力於失智症確診及失智者回到社區後有適切的社區照護服務資源可以使用。執行策略包括:
一、廣設「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個案及照顧者支持服務,如認知促進、互助家庭、關懷訪視、家屬照顧訓練及支持團體等;至2018年已設333處。
二、創新設置「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未確診失智個案於半年內完成確診;協助照顧者於個案不同失智程度照護需求及支持協助,提供引導、相關資訊及轉介等支持服務;連結醫療資源,提供個案醫療照護相關服務,及傳播失智健康識能,營造友善社區環境等。至2018年已設72處。
建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向民眾宣導正確的失智症觀念、培訓據點人員、積極經營社區關係,同時政府及醫療單位須共同支持,如此用心投入,才能促成一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的成立。
長庚失智症中心已經創立將近9年,我們肩負培植社區服務資源,積極努力的號召有心投入失智領域的夥伴共同努力、培訓在地失智症人才、協助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茁壯。從2017年桃園市只有2處失智服務據點,至今已有13處,其中5處是長庚失智症中心培植並協助建立的新服務據點;另有3處經輔導培植後雖未成立據點,但仍申請桃園市失智症相關方案。透過連續性的就醫診斷、衛教諮詢、盤點資源與轉介,才能真正讓失智者確診後,回到社區由在地合適的失智服務據點持續支持陪伴失智者及家屬。
         
 
封面故事
年輕型失智症
尋找感動力∼失智症多感官環境與活動
聽你•聽我∼失智照護溝通與心理調適
失智居家照護錦囊妙計
失智友善桃花園∼打造社區共同照護網絡
醫學報導
忘記怎麼開口吃飯了∼談失智症患者的吞嚥問題
特別報導
悼念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羅慧夫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生命的力度
中醫報導
中藥+穴位按摩 改善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
白話醫學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本月主題
憶起的旅程∼失智症友善照護
焦點話題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十週年∼長庚舉辦「醫療資訊研討會」
嘉義長庚托育中心動土 企業托兒好幸福
南跨218公里∼高雄長庚與衛福部臺東醫院「遠距醫療門診啟用簽約」
人「聲」重建,人「生」重見 日本無喉病友參訪林口長庚
皮膚癢、流鼻血別輕忽! 可能是重金屬「鎳」暴露引起
寶寶一歲前攝取多樣副食品 可降低過敏風險
剖腹產會增加寶寶氣喘及過敏疾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