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第一期 108年1月1日發刊
憶起的旅程∼失智症友善照護
聽你•聽我∼失智照護溝通與心理調適
◎林口長庚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陳威嘉
失智症的照護對於照顧者而言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電影裡常常看到失智症病人因為忘記自己深愛的家人,而產生一連串淒美與催淚的故事。但現實生活中,多數的照顧者卻因病人產生的各式各樣失智症狀,而承受著極大的痛苦與困擾。
一般常見的照護困擾不見得是來自認知功能症狀,如:記憶力減退、定向感混亂及思考能力下降等,反而更多的是精神行為症狀,包括一些常見的精神/情緒症狀,如:被偷竊妄想、幻覺、攻擊行為、不合理行為、睡眠作息混亂、憂鬱、焦慮及易怒等。例如,失智症病人常懷疑錢被家屬偷走了,甚至更進一步深信照顧者都是不孝順的,這都像是妄想症狀。但大多數的民眾並不容易察覺這些精神症狀,所以病人做出的行為就容易被解讀為「故意」,導致病人與照顧者間的關係變得緊繃;這不僅讓照顧者感覺付出不受肯定,也不利於整個失智症照護的過程。
因此在臨床實務上,我們希望照顧者可以盡量了解失智症狀可能會有哪些表現,如果知道病人的某些行為是因為生病而導致,在照顧上就可以持較寬容的心態去面對。所以許多地方舉辦的失智症衛教講座,或是像長庚失智症中心舉辦的家屬訓練班課程,都可以協助照顧者提升對失智症症狀的識能。另外,照顧者本身也應該了解自己的身心壓力狀態,很多時候是在長期壓力下落入了憂鬱症而不自知。常見的憂鬱症狀包括:感受不到快樂的情緒、原本會喜歡的事物,現在卻變得沒有了興趣、睡眠及食慾的問題、甚至有想死的念頭等。畢竟照顧者在失智症照護上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如果不先將自己照顧好的話,遑論照顧病人?
因此照顧者本身的身心狀態是值得關注的,減輕壓力的方法包括:在照顧責任上避免過度集中在某人身上,適當分擔壓力與責任,這需要病人家屬間有良好的溝通;另外,照顧者的本身也應適當安排其他的活動,而非將照顧失智病人這件事成為生活中的唯一重心。尋找一些有興趣且可以讓自己規律進行的活動,將有助於排解身心壓力,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最後,如果照顧者本身的壓力太大,產生嚴重的情緒症狀,則仍建議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到身心科或精神科就醫。
         
 
封面故事
年輕型失智症
尋找感動力∼失智症多感官環境與活動
聽你•聽我∼失智照護溝通與心理調適
失智居家照護錦囊妙計
失智友善桃花園∼打造社區共同照護網絡
醫學報導
忘記怎麼開口吃飯了∼談失智症患者的吞嚥問題
特別報導
悼念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羅慧夫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生命的力度
中醫報導
中藥+穴位按摩 改善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
白話醫學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本月主題
憶起的旅程∼失智症友善照護
焦點話題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十週年∼長庚舉辦「醫療資訊研討會」
嘉義長庚托育中心動土 企業托兒好幸福
南跨218公里∼高雄長庚與衛福部臺東醫院「遠距醫療門診啟用簽約」
人「聲」重建,人「生」重見 日本無喉病友參訪林口長庚
皮膚癢、流鼻血別輕忽! 可能是重金屬「鎳」暴露引起
寶寶一歲前攝取多樣副食品 可降低過敏風險
剖腹產會增加寶寶氣喘及過敏疾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