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第一期 108年1月1日發刊
憶起的旅程∼失智症友善照護
悼念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羅慧夫
◎編輯部
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及永遠名譽院長羅慧夫院長,於今年12月3日清晨在美國密西根州大湍城於睡夢中安詳辭世。羅慧夫院長把他人生最精華的40多年歲月,全都奉獻給台灣和本院,對整形外科醫療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感念羅慧夫院長的畢生成就,本院將於近日邀請他的家屬來台,舉辦追思會,齊聚一堂,悼念這位令人敬愛的大家長。
羅慧夫醫師1976年任馬偕醫院院長時,因受本院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醫療不以營利為目」的理念感召,慨然走馬上任長庚醫院創院院長。在院長任內,他殫精竭力,建立了醫師進修制度,鼓勵醫師除了看診、開刀之外,更要兼顧研究和教學;他也是醫院管理的先鋒,糾集各科醫師成立諸如感染管制、醫學研究、病人住院日控制等各委員會,使院務蒸蒸日上。
1978年羅慧夫醫師卸任院長,全心致力於長庚整形外科的發展。本院的整形外科在他的領導下一路成長茁壯,建立了顱顏中心、顯微重建中心 、燙傷中心及美容醫學中心,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顱顏整形、肢體重建的醫療重鎮。羅慧夫院長桃李滿天下,魏福全院士、陳昱瑞教授、莊垂慶教授、羅綸洲教授等國際重量級大師,以及全許多台灣整形外科的權威名醫,皆出其門下,也因此奠定長庚整形外科成為國際著名訓練中心的基礎,許多外國醫師都不遠千里來到本院取經。
羅慧夫院長醫者仁心,於1989年12月捐款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造福海內外無數唇顎裂及顱顏病人。他並致力引進新醫療技術,培訓醫療人才,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創辦了全台灣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加護病房、山地巡迴醫療、自殺防治中心(後發展成為生命線)、燙傷中心以及唇顎裂暨顱顏中心等醫療防治單位。1999年獲李登輝總統頒發中華民國「紫色大綬景星勳章」,於2017年獲頒國家最高榮譽的「總統文化獎」。羅慧夫院長1999年11月退休返美定居。直到2013年10月間他仍心繫長庚,曾經多次回來台灣教學和參與國際會議。
中研院院士、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講座教授魏福全表示:羅慧夫醫師的理念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因為整外的範圍很廣,除了顱顏唇顎裂外還有外傷整形、顯微重建、美容、灼傷等領域,故羅慧夫院長要求學生完成整形外科的基礎訓練之後,必須選擇專精於某一領域;把專科次專科區分清楚,再透過團隊合作、經驗累積,建構嚴謹完整的台灣整形外科訓練制度與規模。現在台灣整形外科在世界上能擁有崇高的地位,羅慧夫院長功不可沒。「幾乎可以說沒有他,台灣整形外科就沒有現在的格局,羅慧夫院長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偉人。」魏福全院士說。
長庚醫院名譽主委、正顎手術權威陳昱瑞教授是羅慧夫院長培養的第一屆住院醫師。他憶及羅慧夫院長的處事4大原則為:「病人優先、注重團隊精神、努力工作、追求完美」。羅慧夫院長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以病人為第一」的考量:不要讓病人受苦,不要做不必要的手術。在學習的過程中,羅慧夫院長雖是很嚴格的老師,對於表現好的醫師或護理師,也不吝用流利的台語稱讚。「現在顱顏外科能有10位主治醫師,從唇顎裂、正顎手術到小耳症等,精密分工追求卓越,都有賴羅慧夫院長的擘畫栽培。」陳昱瑞教授說。
對長庚醫院以及對台灣整形外科而言,羅慧夫院長是偉大的先驅者與播種者。他的離去,我們深深的不捨與悲痛。我們緬懷他的志業,向他表達無盡的感謝和崇敬。
         
 
封面故事
年輕型失智症
尋找感動力∼失智症多感官環境與活動
聽你•聽我∼失智照護溝通與心理調適
失智居家照護錦囊妙計
失智友善桃花園∼打造社區共同照護網絡
醫學報導
忘記怎麼開口吃飯了∼談失智症患者的吞嚥問題
特別報導
悼念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羅慧夫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生命的力度
中醫報導
中藥+穴位按摩 改善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
白話醫學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本月主題
憶起的旅程∼失智症友善照護
焦點話題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十週年∼長庚舉辦「醫療資訊研討會」
嘉義長庚托育中心動土 企業托兒好幸福
南跨218公里∼高雄長庚與衛福部臺東醫院「遠距醫療門診啟用簽約」
人「聲」重建,人「生」重見 日本無喉病友參訪林口長庚
皮膚癢、流鼻血別輕忽! 可能是重金屬「鎳」暴露引起
寶寶一歲前攝取多樣副食品 可降低過敏風險
剖腹產會增加寶寶氣喘及過敏疾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