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復健∼回歸社會 |
 |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12K復健病房護理師 李宜玟 |
 |
 |
 |
「有沒有滿20歲但沒有投過票的人請舉手!」復健團體中治療師這樣提問。放眼 望去舉手的病友佔了約四分之一,此時坐在角落的阿進膽怯的半舉起手… 阿進,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病友,早在可以投票的年紀時便診斷為思覺失調症, 在家因精神症狀干擾,時不時出現大吼大叫、對父母親暴力、思考固著且多怪異 行為,家人無力照顧下陸續於地區的精神復健機構輪流住院,別說是去投票了, 連回家之路也遙遙無期。我認識阿進大概有兩年,每每在病房例行性安檢,就可 以看到阿進的桌子上、櫃子內堆滿報紙、勞作、圖畫紙、揉成一團的衛生紙、名 片等等囤積物品的行為。另外,亦可發現衛生習慣差、一定要裝某一台飲水機的 水或繞過護理站前第三個窗口才願意喝水,如廁前後一定要穿脫同一件外套…等 等儀式化的怪異行為。據此,我們完全能理解每次阿進媽媽訪客時,那種心疼兒 子住院但自己又無力照顧的難處。 在規則服用精神科藥物後,阿進情緒看似穩定,但依舊出現上述怪異行為。病房 的護理老師及學生也對阿進這樣的行為感到興趣,所以陸續與醫療團隊及病房護 理師討論後,安排一位護理學生照顧阿進,並一同訂定出生活公約,協助阿進執 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作息,鼓勵阿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生活公約表一星期 都可蓋滿章,便予以正增強物註:遊戲卡。陸續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阿進身上 不再有異味了,桌上不再堆滿衛生紙或一些勞作、卡片了。阿進似乎也感覺到自 己的改變,也可以慢慢說出自己囤積物品的原因:「我想要蒐集,蒐集很多東西 讓我很有安全感,我想要有安全感…」。其實聽了心裡很難過的,在還沒有成年 時便一直反覆的住在精神科的安置機構,在發展親密與孤立的階段,便離開了父 母及同儕,獨自面對陌生環境,沒有安全感是一定的,但心疼之餘,還是得教導 阿進合宜的因應技巧。 回歸社會一直是精神復健一個重要的目標,適逢今年的總統立委大選,「投票」 是台灣人民應有的權利及義務,所以病房於復健活動時隨機詢問了病房病友們的 投票經驗。沒想到近四分之一的病友皆未有投票經驗,阿進便是其中一位,膽怯 的半舉起手,因為他不曉得投票到底是什麼、投票的意義是什麼。在護理老師及 學生用心的規劃下,準備了粉紅色、黃色及白色三張選票、製作三個投票箱、投 票布簾及印章,甚至還邀請了三位有過選舉經驗的病友,擔任核對身分資料及發 放選票的工作人員。看著擔任工作人員的病友們有模有樣的核對資料、發放選票 並引導其他病友依照投票路線完成並正確投入投票箱中,另外更提供屬於阿進家 選區的選舉公報、查詢屬於阿進家選區的投票所、打電話給阿進母親說明上述的 準備,請阿進媽媽放心帶阿進回家投票。說真的,自己很擔心阿進會不會因為想 要「蒐集」,而將選票藏起來,但看著實習老師及護生這麼用心的幫助阿進,每 每想到這過程就紅了眼眶。 在選舉完隔天,阿進由媽媽帶回病房,阿進開心且驕傲的向護理師表示「我成功 投完票了!」,簡短幾個字真的讓工作人員很有成就感,阿進媽媽更是欣慰。精 神復健∼回歸社會,看似簡單,但對於精神科病人卻是條漫漫長路,除了靠工作 人員的耐心及用心外,還期望社會大眾給精障病友一個回歸社會的機會。 註:正增強物意指,如果有正確或好的行為,就給與個案喜歡的物品來作為獎勵 。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