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卷第四期 105年4月1日發刊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專刊
川崎氏症
◎高雄長庚兒童內科主治醫師 郭和昌
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或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川崎氏症、川崎氏病)是一種多系統血管發炎症候群,目前造成的原因仍不清楚。於1967年日本的川崎富作醫師首先發現。川崎氏症的臨床表現特點為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擴散性的口腔黏膜發炎、多形性皮膚紅疹、四肢末端充血浮腫與脫皮和頸部淋巴結腫大病變;若出現上列4個或4個以上主要症狀加上持續發燒超過5天以上即可確診。在一些新生兒必須接種卡介苗的國家,川崎氏症也會有相當大的比例造成接種部位的紅腫或潰瘍。
在許多國家,川崎氏症已成為後天性心臟病的主因,且其好發率正逐年上升中(在台灣每10萬位5歲以下病童約會有69位川崎氏症病童,一年約會有900個新個案,好發率僅次於日本和韓國)。現今,單一高劑量的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12小時並結合阿斯匹靈為川崎氏症治療的最佳選擇。冠狀動脈病變仍是川崎氏症最嚴重的後遺症,尤其是冠狀動脈瘤的產生可能造成一生的影響。追蹤方面以心臟超音波為最主要的工具。最後提醒「心中要有川崎氏症,才能診斷川崎氏症」。
         
 
封面故事
電腦刀∼放射治療的達文西
以電腦刀執行腦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肺癌治療新選擇∼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於肝臟腫瘤的應用
電腦刀治療攝護腺癌 克服傳統放射治療的瓶頸
新聞紀要
高雄長庚醫品30週年 精實醫療創新智能
全院總動員∼病人安全我最「應」
台灣質子研究新里程碑∼成立「台灣質子研究大聯盟」
金猴獻瑞耀新春∼賀歲圍爐福滿年
WTA女網賽冠軍獎金賑災∼詹家姐妹邁向奧運
醫療時論
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結合放射物理與輻射生物學的嶄新治療方式
醫學新知
分秒必爭的急性腦中風治療
搶救急性腦中風的新療法∼介入性動脈機械取栓療法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文化村∼我們的家
病人安全
核子醫學檢查與放射線安全
飲食營養
健康享用夜市美食
我心深處
精神復健∼回歸社會
白話醫學
茲卡病毒
兒童醫療
認識腸道健康的好朋友∼益生菌
增刊目錄
血管瘤
川崎氏症
神經母細胞瘤
海洋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