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刀治療攝護腺癌 克服傳統放射治療的瓶頸 |
 |
◎高雄長庚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黃俊杰◎高雄長庚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方富民校閱 |
 |
 |
 |
放射治療是攝護腺癌重要治療方式之一 攝護腺癌是指原發部位在攝護腺的惡性腫瘤,而放射治療在攝護腺癌則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是腫瘤還在局部時,可用放射治療徹底摧毀腫瘤,不僅效果和開刀差不多,並可避免開刀的副作用與麻醉風險;而另一方面則是當攝護腺癌已遠處轉移時,甚至轉移至骨頭時,往往會相當疼痛,可用放射治療來緩解疼痛。以下將以「電腦刀可以克服傳統放射治療造成的瓶頸」及「電腦刀亦可治療單一遠處轉移」這兩方面來進一步介紹電腦刀放射治療的應用。 電腦刀可以克服傳統放射治療造成的瓶頸 放射治療分成體外照射及體內近接治療,目前執行體外照射的治療技術以「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或「體積調控弧形放射治療」為主,雖然治療計畫中劑量的分佈對腫瘤的包覆已非常順形,但仍存在兩個難題:第一個是「攝護腺會隨著膀胱與直腸的體積或位置變化而移動」,治療可能會不準確;另一個則是「事實上攝護腺癌的放射生物效應應該每次皆使用大劑量」,但目前的標準分次放射治療方式,其實並不符合攝護腺癌的放射生物效應,但為顧及膀胱和直腸,不敢每次使用大劑量治療。解決這兩種難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體內近接治療,將放射性同位素由導管放入攝護腺內採近距離照射,每次治療的劑量也可較高,但缺點是病人要從會陰部插十幾根細針導管,且治療期間約有長達一天半的時間要空腹躺床也不能下床活動,因此病人要忍受這段長期間的不舒服;另一種方式則是用電腦刀(CyberKnife)執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高雄長庚放射腫瘤科於去年引進了最新型的電腦刀放射治療機,病人先在開刀房由泌尿科醫師放入4到6根金針至攝護腺內作為追蹤標記,待金針位置穩固後再至本科接受「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電腦刀可藉由「即時影像導引對位技術」來追蹤金針標記,精準地執行放射治療,克服了傳統上因攝護腺位置變化所造成的治療偏差,使病人的腫瘤能每次都接受每次大劑量,並可將療程大幅縮短至兩週。 電腦刀亦可治療單一遠處轉移 病人腫瘤的原發處經治療後整體控制穩定,若有單一遠處轉移,例如轉移至骨頭時,如擔心為傳統放射治療造成的副作用,想縮短療程,也可選擇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放射手術來緩解疼痛,減少傳統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以提高療效。 雖然電腦刀可精準治療,但並不代表完全沒有副作用,病人仍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炎、泌尿道發炎、直腸發炎或傷口感染等副作用;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需為體能狀態不錯,無其他嚴重內科疾病,且能配合平躺半小時以上的病人方可。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