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難以啟齒的秘密:勃起功能障礙 |
 |
◎台北長庚中醫內兒科醫師 葉沅杰 |
 |
 |
 |
剛滿50歲的林先生事業有成,長年於大陸打拼事業,此行回台順道就醫治療「老毛病」。初診當日,一下說攝護腺肥大,一下說高血壓,又說體力差、精神不濟,腰無力,或是工作壓力大、家庭壓力大需要調整自律神經,直到診療結束之前,他才滿臉困窘地說:「醫師,能不能順便幫我調『那個方面』?」。後來透過問診了解患者真正病因,並向患者告知,台灣中年男性大約有一半比例都有性功能障礙的困擾,不必羞於啟齒也無須避諱,最重要的是就問診時詳細以告、誠實回答,如此醫師才能對證下藥。 林先生後來拿出好幾張方子,說他在大陸吃過不少昂貴的秘方卻不見效,與太太的房事每每不歡而散,整天擔心出現中年婚姻危機。經過仔細地望聞問切之後,原來是屬於心脾虧虛型的患者,除了開立藥物加減方之外,建議他必須先戒掉平日無法離身的香菸,降低工作壓力放鬆身心;魚水之歡重質不重量,不必強求次數與時間久暫,多邀約太太一起進行緩和運動,如慢跑、太極拳或氣功等也能增進感情;另外也建議平日以食補藥膳增強體質。經過循序漸進的治療3個月後,林先生回診表示,不但陽痿情形已有改善許多,就連夜間頻尿、血壓也獲得良好的控制,婚姻生活也更加和睦。 勃起功能障礙就是俗稱的陽痿,定義為男性暫時或持續地無法產生或無法維持足夠的陰莖勃起,以達到滿意的性行為。根據「台灣性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簡稱Taiwan SDACT)」公布的報告指出,40歲至70歲的男性中,高達52%具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勃起功能障礙的防治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很多情況下又是其他一些慢性病的先兆,例如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不可不防;又可因為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少部分抗高血壓、利尿劑、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會影響性功能,甚至是來路不明的壯陽藥物引起勃起功能障礙。 中醫男科學裡關於「性功能障礙」的病名包羅萬象,包括性慾低下、陽痿、早洩、遺精、滑精、不射精、不孕等,而陽痿在其中占了重要篇幅且非常常見,坊間許多地下電台藥物聲稱可以「補腎壯陽、立竿見影」,過度誇大腎陽虛衰的病因,而大多忽略了情志、濕熱等病因;冒然服用,反而傷身。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甚大,因此很大一部分病人都不是因為真正的腎陽虛損導致的,某些中醫證型的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情緒與壓力導致的陽痿比例逐年升高,年齡層也逐年下降。就診的病人也有很多已經輾轉服用過多種補腎秘方而無法見效,反而導致口乾舌燥、失眠、血壓偏高、胃酸逆流等副作用,因此,正確診斷陽痿的證型尤關緊要。 陽痿的發生,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與五臟虛損、情志所傷及外傷致宗筋不用、陽器不舉關係最為密切。以下就四種常見證型進行分析: 一、命門火衰: 面色偏白、脫髮及牙齒鬆動,平時怕冷,經常感到頭暈、耳鳴,精神差、腰痠、下肢無力、夜尿頻仍、行房時幾乎無法勃起。此型病人多為中老年患者、五臟漸衰、腎氣漸虧,適合以補腎溫陽結合固攝精氣,使用五子衍宗丸、贊育丹加減。 二、心脾虧虛: 除了自覺體力變差之外,由於白日多思慮、工作壓力較大,連帶晚上左思右想睡不著,白天更加疲憊,注意力不集中,行房時自然性慾低下,舉而不堅,堅而不久。常見於現代勞心工作者,散見於各年齡層。治療上,適合補養心脾氣血,使用歸脾湯加減治療。 三、恐懼傷腎: 本型患者大多為年輕人,從外觀看起來幾乎是個體質壯實的正常人,就連舌證、脈證也都幾乎正常,只是平日精神苦悶、膽怯多疑,偶發心悸、失眠,有苦不敢言,鬱結說不出,甚至罹患憂鬱症、恐慌症,導致行房時面臨巨大心理壓力,或出現所謂「五志過極,化火傷陰」,容易興奮卻無法持久。適合補養心腎,使用大補元煎加棗仁、遠志等,門診也會花較多時間進行情緒開導。 四、濕熱下注: 平常大魚大肉、菸酒不拒,滿面通紅,口渴、口苦、口膩,陰囊潮濕有異味,腸胃不舒服,容易腹脹、便祕或大便黏滯,或是自行服用一段時間的壯陽藥物卻無起色,治療上需反向思考,適合清化濕熱、堅腎,使用龍膽瀉肝湯、知柏地黃丸加減治療,並停服壯陽藥物。 以上介紹的藥物,沒有一樣是所謂的名貴藥物,無須花費大量金錢就可以收得良好效果。中醫的治療精神為辨證論治,並不是一看到陽痿就大量使用鹿茸、狗鞭、蛤蚧、海狗腎等昂貴藥物或藥酒,適當的使用對證藥物更為重要。而50歲以上的老年陽痿患者,有高達4成左右伴有高血壓、高血脂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一味的補腎溫陽如鹿茸、狗鞭並不明智,須配合適當的平肝潛陽、活血化瘀、清熱化濕的藥物,兼顧其他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性功能障礙會嚴重打擊男性自信心,夫妻生活中偶爾的性生活失敗,都會帶給男性心理壓力,導致抑鬱、焦慮等情緒改變。另一半的寬容、理解和關心,往往能明顯能緩解患者的病情,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的效果。所以,在治療中,還應注重患者配偶在治療中的積極作用。那麼,該如何「修生養性」?則以清代男女生育學專著《宜麟策》中的記載最為貼切適用: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醫學節日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