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第八期 102年8月1日發刊
胃酸相關胃腸疾病專刊
結核菌
◎林口長庚檢驗醫學科專業醫檢師 吳玉珊
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種好氧性的抗酸性細菌,因分枝桿菌屬其細胞壁含有黴酸(mycolic acids),使其具有抗酸性,不易被強酸脫色,故又稱耐酸菌。此菌通常感染並破壞肺部,故稱「肺結核」,少數侵犯其他器官。傳染途徑為經由細小的飛沫直接或間接吸入才會得病。典型肺結核症狀為夜間盜汗、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咳嗽,嚴重時有胸痛、咳血等現象。診斷的方法為:依據臨床表現與胸部X光、皮膚結核菌素試驗、組織病理切片、耐酸性染色、結核菌培養、分生診斷等。目前實驗室診斷結核病的方法,主要靠耐酸性染色及結核菌培養。根據美國FDA的建議,臨床上檢測結核菌的痰檢體,需取自三個不同的採集日期,並分別做染色及培養。檢體收集前,先用開水刷牙然後從呼吸道咳出痰,以深咳的清晨第一口痰為佳。耐酸性染色是臨床醫師診斷結核病之第一步,簡單又快速,但敏感度只有50∼60%。至於培養法比染色法更敏感,且可提供後續藥物感受性試驗,但此菌長的很慢,採用傳統培養基約需4∼8週才有結果。利用自動化液體培養基系統BACTEC MGIT960可在檢體2週左右即可知道培養是否為陽性,從MGIT陽性管取出培養液進行TB-ICT rapid test,此方法為利用免疫層析原理,針對結核菌之特異性分泌蛋白MPB64進行偵測,可在15分鐘內得知結果。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如PCR法可直接從極少量的臨床檢體中檢測結核菌的核酸,且於幾小時內完成,大幅縮短了診斷的時間。其中IS6110為結核菌特有的重複序列,是設計PCR檢測方法的首選基因。由於分生法無法區別所測得的菌體為活菌或死菌,因此它也無法用來評估治療的效果,尚必須根據病人的臨床症狀的嚴重度與感染結核病的可能性,才能進一步解讀檢驗的結果。治療上通常只要口服抗結核藥物,但療程需時至少6個月,有時長達1年。預防措施為:接種卡介苗、定期胸部X光檢查、可以「七分篩檢法」,進行自我檢測,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而當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趕快就醫檢查,及早診斷及接受治療。
         
 
封面故事
胃酸相關胃腸疾病概說
消化性潰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新聞紀要
「器」而不捨,「捐捐」不息∼器官捐贈需要您的一臂之力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榮獲「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
102年度上半年長庚體系榮譽事蹟彙編
醫療時論
如何成就一個有特色的醫療團隊
醫學報導
毒澱粉含順丁烯二酸該怎麼辦?
結核菌
心靈點滴
以院為家 病人累 醫師苦
中醫報導
男人難以啟齒的秘密:勃起功能障礙
養生文化村報導
敦親睦鄰我最愛、分享快樂我最「嗨」∼2013桃園鄰舍節 龜山
病人安全
辨識自殺高危險的病人族群
飲食營養
預防大腸直腸癌飲食
醫學節日
從世界母乳餵養週談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健康老化面面觀
老年人用藥安全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