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第八期 102年8月1日發刊
胃酸相關胃腸疾病專刊
預防大腸直腸癌飲食
◎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范書庭
行政院衛生署於今年6月公布民國101年全國十大死因,惡性腫瘤已高居榜首之位長達30年之久,平均每100個人就有28個人死於癌症,而大腸直腸癌在101年十大主要癌症排行第二,在台灣,每42分鐘就1人罹患大腸癌。去年一項萬人調查顯示,大腸直腸癌已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直腸癌和大多數的癌症一樣,真正的致病原因很複雜,但研究顯示修改飲食與生活型態,和預防癌症有密切的關係。
維持理想體位
體重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研究指出肥胖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是體位正常者的1.5倍,所以維持理想體重是維護身體健康的基礎。體位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計算,計算方法與標準如下表。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預防癌症的最佳飲食原則便是均衡飲食,每天都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均衡飲食的意思即為適當攝取(1)全穀根莖類(2)蔬菜類(3)豆魚肉蛋類(4)水果類(5)低脂乳品類(6)油脂與堅果種子等六大類食物。依據2011年7月6日,行政院衛生署最新修訂的每日飲食指南,修訂重點如下:
1.降低五穀根莖類的總攝取量,並建議每日至少以1/3的全穀根莖類取代五穀根莖類。
2.增加蔬菜與水果類的攝取份數。
3.蛋白質食物來源的優先順序應為豆製品→魚類→家禽家畜→蛋類。
4.低脂乳品則強調選擇低脂肪的健康訴求。
5.堅果種子類攝取的重要性。

每日飲食指南
(圖片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2011年7月6
 日新聞稿)
低油原則
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攝取是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尤其是經過高溫燒烤的紅肉,以及香腸等加工肉品,都是致癌元兇,可運用下列方式來避免動物性油脂及膽固醇攝取過多:
1.適量選用瘦肉:不論紅肉或白肉,旁邊附著的油脂及動物皮應除乾淨。
2.烹調方式:利用蒸、煮、燉、滷、烤(勿烤焦)、涼拌等低油烹調方式,並儘量避免油炸。
3.降低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攝取量:少選牛油、豬油、奶油、肥肉、棕櫚油、椰子油、烘烤製品。
4.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卵黃類、部分帶殼類海鮮、魷魚及小卷等。
5.烹調用油宜採用不飽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
高纖飲食
研究指出每增加10公克的膳食纖維攝取,便有可能減少10%的罹癌風險。膳食纖維具有以下特點使罹患腸癌的風險降低:
1.難消化的特性,可增加飽足感,幫助體重控制,維持理想體位。
2.與體內之膽鹽、膽酸結合,進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
3.促進胃腸道消化及蠕動,縮短腸道毒性物與腸道接觸時間,預防便秘、憩室症及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4.促進腸黏膜細胞、腸道益菌生長。
一般成年人膳食纖維的建議攝取量為25∼35公克,平日以全穀類來取代精製的主食,再輔以眾多的蔬菜與適當的水果,即可得到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與礦物質。
足夠的鈣質攝取
大腸內的膽酸、游離脂肪酸會刺激大腸上皮細胞的過度增生,是引發大腸直腸癌的潛在因子。而足夠的鈣質被認為可以和膽酸、游離脂肪酸結合,抑制不良的影響,以減少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我國對19歲以上成年男女性的鈣質攝取建議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 DRI)訂定每日1000毫克為足夠攝取量(Adequate Intake, AI);上限攝取量為2500毫克/日。
飲食中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有:
1.牛奶及乳製品。乳製品中的乳酸鈣是最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型式,依據個人需求每天攝取1.5∼2杯的低脂乳品。
2.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如芥藍菜、莧菜、綠豆芽、紅鳳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等亦富含鈣質,但需注意此類食物的鈣質吸收及利用率較低。
3.小魚乾、蝦米、蛤蜊等海產類也都是每天可搭配選用的高鈣食物。
最後每天要適度的曬曬陽光15分鐘,吸收維生素D,幫助腸道鈣質的主動吸收。
飲酒要節制
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酒精當量;女性每日不超過1份酒精當量。
註:1份的酒精當量= 360c.c啤酒= 葡萄酒= 40c.c威士忌= 30c.c 高梁酒。
規律運動
研究亦證實運動能減低大腸癌的罹患風險,建議每週應配合適度的有效運動,成人只要每週運動累積達150分鐘、兒童每日運動累積60分鐘,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建議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
攝取足夠水分
水分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化代謝反應,並且使糞便柔軟,幫助排泄。一般健康成年人每日建議之水份攝取量約2∼3公升(30~35mL/kg),包含喝水及其他食物來源。
戒菸
吸菸也是致癌的主因之一,點燃的菸草中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0種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的死亡有部分都可歸咎於吸菸行為。戒菸可以降低罹患及死於癌症的風險,效益會隨著戒菸期間越長而增加,但會因每個人的菸齡和菸量有所差異;即使是已罹癌的吸菸者,戒菸都能降低罹患第二種癌症的機率。
健康生活操之在我
現代國人生活忙碌,飲食精緻化,而多采多姿的生活前提是要擁有健康的身心,雖然先天上的因素無可避免,但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仍是操之在我。
         
 
封面故事
胃酸相關胃腸疾病概說
消化性潰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新聞紀要
「器」而不捨,「捐捐」不息∼器官捐贈需要您的一臂之力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榮獲「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
102年度上半年長庚體系榮譽事蹟彙編
醫療時論
如何成就一個有特色的醫療團隊
醫學報導
毒澱粉含順丁烯二酸該怎麼辦?
結核菌
心靈點滴
以院為家 病人累 醫師苦
中醫報導
男人難以啟齒的秘密:勃起功能障礙
養生文化村報導
敦親睦鄰我最愛、分享快樂我最「嗨」∼2013桃園鄰舍節 龜山
病人安全
辨識自殺高危險的病人族群
飲食營養
預防大腸直腸癌飲食
醫學節日
從世界母乳餵養週談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健康老化面面觀
老年人用藥安全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