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第一期 100年1月1日發刊
疼痛復健專刊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2
◎長庚醫訊執行編輯 林淑惠          ◎長庚醫訊編輯委員暨新生兒科醫師楊鵬弘 校閱
老師包容力也要強,因為遇到教不會的學生,要改變教學方式,要因材施教,也有些學生講話很衝,會直接和老師說你這樣做不對,遇到這種狀況,我都會開玩笑和他說:「你是第一年住院醫師(R1),我是第20年的住院醫師(R20),我也在學習,我們一起查資料,以客觀的醫學資料`p to date`一下,說不定我們會有新的收穫與心得。」
問:對於病歷寫作的指導,您所教導的實習及住院醫師對您更是讚不絕口,連續榮獲本院92年、94年、95、98年五次的「主治醫師病歷記載優良楷模」,請問針對病歷書寫,您的看法如何?
答:就醫學教育而言,病歷寫作教學是很重要的,我個人很重視且會要求各層級醫師落實病歷書寫,對不同階段的醫學生也建議有不同的學習目標,病歷寫作最重要是要能落實臨床及教學內容,而非只是紙上談兵,好的住院病歷,不但能呈現住院病人完整而詳細的照護流程,更可學習到主治醫師診斷疾病及選擇檢查治療方式的思路歷程,病歷書寫也會反映主治醫師迴診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也是我一再要求自己及學生把病歷寫好的因素。
太極—事緩則圓的哲學
問:據說您學太極拳多年,您有何養生心得與為人處世的哲學與我們分享?
答:臨床醫師都很會照顧病人,但常常會忙到忽略自己的健康,我自己對於工作也是非常投入,從事校護氣喘衛教計畫時,上山下海甚致遠至金門離島都可以,後來無意中發現自己血壓偏高,警覺自己必需要注意健康的維護,就開始有了要持久運動健身的念頭!當初的想法是想找個年老時還可以持續的一種運動來紓壓、養生,也受家母學太極拳多年的影響,於是在93年時,於松山區社區大學,利用晚上進修太極拳,太極拳是一門傳統養生之術,也是個不錯的運動,不會花太多錢和時間,隨處都可以練習,我和同好進修這緩和的養生之術-太極拳,除了讓自己健康外,在練習的過程中也體會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目前則是晚上在東湖一位太極拳老師家中繼續學習〈華陀五禽之戲導引術〉及太極拳散手。
學太極拳是要按部就班,無法求快,所謂「太極」反而是凡事不要太急,舒緩的節奏應用到人生,可體會很多事緩則圓的道理,以快樂的心情學太極,也感受到學得多,不如學得少,學得少不如學得精,不論是家庭或工作上,可掌握的事就盡力做好,不強求結果,這對人生觀有很大的啟發,還有太極拳友來自社會各階層,有佛學社伙伴、建築師、退休老師、電信公司職員,科技新貴等,我們也組織了社團,更交到幾個好朋友,每隔三到六個月我們就會聚會一次,這也是學拳無意中的好收穫。
         
 
封面故事
從頸因性頭痛到頸頭症候群脖子的重要性
運動 你也可以這樣解決疼痛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週邊軟組織疾病與下背痛
疼痛物理治療
疼痛嗎?您該試試復健科!談復健與疼痛治療
新聞紀要
泌尿道結石病友座談會活動紀實
慢性傷口傷友座談會活動報導
鼻咽癌、咽喉癌病友座談會暨彼愛關懷會成立大會紀實
醫療時論
台灣發展保健醫療旅遊可行性之探討-1
台灣發展保健醫療旅遊可行性之探討-2
特別報導
突破逆境 彩繪人生 口足畫藝聯展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1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2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3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2
社服園地
桃園長庚社區營造健康生活經驗談
養生文化村報導
四通八達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的實踐與發展
增刊目錄
失去的就是愛(腦神經外科)
用心感受
我的姑丈─郭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