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第一期 100年1月1日發刊
疼痛復健專刊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1
◎長庚醫訊執行編輯 林淑惠◎長庚醫訊編輯委員暨新生兒科醫師楊鵬弘 校閱
全球少子化冷鋒下,使得台灣生育率每況愈下,童聲稀落,童顏難在,愛爾蘭劇作家王爾德曾寫下「自私的巨人」童話,描述「沒有孩子的世界」景象:春天不再來,樹木忘了開花,鳥兒不肯在花園裡唱歌,只有霜、雪最高興,還邀請冰雹和北風在樹頂呼嘯,嚴冬肆虐,生機盎然隨孩子而去……似乎王爾德筆下「沒有孩子的世界」場景悄然登場。內政部最近公布一項數字,指出台灣去年新生兒的出生率僅0.83%,只有19萬人,已與德國並列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少子化危機對台灣經濟產業也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教育及婦幼醫療業,兒科醫師短缺問題攸關國家未來的經濟、社會命脈,台灣兒科醫學會資料顯示:往年兒科專科醫師考試每年近人,98、99年首次報考兒專人數更下降至不到100人,由各大醫院的第一年住院醫師數量不斷下滑,即可看出端倪。
期許政府關懷兒童福祉
「少子化海嘯影響,導致越來越少醫學生願意投入兒科醫師行列了!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目前願意選小兒科的醫師好好教育,讓他有足夠的能力在不同醫療單位做最好的服務,也希望政府對兒科醫師這逐漸凋零的弱勢團體,能給予重視。也希望政府針對兒科醫師短缺的地區,運用政策鼓勵兒科醫師到偏遠或中小型醫院行醫。」
「醫學中心的醫師與基層醫療醫師相較,有著不同的使命感,因為在醫學中心接觸到的都是最新的專業知識,總希望把最新、最好的照護知識普及到家庭醫師及照護的病患身上,使兒童過敏氣喘病患都能得到最好的照護,讓衛教知識走出醫院,散佈到全國基層醫療院所,這是我們醫學中心醫師該承擔的責任,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曾幫衛生署執行全國國中小校護的氣喘學童照護教育計劃,那時國民健康局局長 陳再晉先生(現任衛生署副署長)曾感動的說:『長庚兒童過敏氣喘團隊讓他對長庚醫院的印象大為改觀』,那是我們最引以為豪的,因為我們成功的以衛教、公益形象讓大家認識真正的長庚,也扭轉一部份外界人士原先對本院不同的觀感,這也激勵我們持續的把衛教的觀念與活動拓展開來。」得到台北市醫師公會第十一屆杏林獎的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語重心長的說。
兒科醫師應參與兒童福利機構
為兒童發聲
身為人才羅織日漸困難的兒科主管,顏主任不改以兒童健康福祉為己任的初衷,僅管外在環境日亦艱困,持續以教學、研究、服務造福病童,積極的將關懷觸角延伸至院外,還積極參與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的公益活動。
問:您擔任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共二屆的理事,前幾年更接任秘書長一職,為兒童的權益及福利發聲。鑑於目前台灣少子化的趨勢,兒童專科發展形勢更為嚴峻,您身為兒科醫師,對於日後如何維護兒童健康福祉,見解為何?
答:我目前擔任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去年剛從秘書長三年卸任,我認為兒科醫師應該多關心兒童健康福祉,只單在醫院從事基本醫療是不夠的,而要積極參與更多有關兒童公益的事業和機構,為兒童發聲,因為兒童不會為自己爭取權益且沒有投票權,而我們透過學會、協會共同的力量,能為其爭取更多福利。
也是因緣巧合,我加入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認識來自各階層同樣關心兒童福利的朋友,協會成員一半是小兒科醫師,另一半成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衛教師、出版社老闆、衛生管理界、管理學院院長等,共同為爭取兒童福利而發聲,我們每年會定出四場攸關兒童福利題目的研討會,這些演講題目會涵蓋各層面,例如:兒童肥胖、外籍新娘下一代的照護、兒童視力等,希望透過研討會方式邀請學有專長的學者、專家來演講,並與家長互動,我們也會邀請政府機關代表談政府政策、實際執行面如何?讓政府、學者、家長共同面對面,來探討如何增進兒童的權益及福利。
這一年四次的研討會是我們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非常重要的精神指標,研討會內容全程錄音,而且會整理成專題期刊,寄發給每一會員,有必要時,我們也會針對某些議題召開記者會,來呼籲政府和民眾重視這些問題,由於協會經費較少,所以是以研討會來邀請民間學者和政府來共同正視兒童議題。
值得一提的是,內政部兒童局 簡慧娟局長非常關心兒童福利,除了經費補助外,幾乎每次都會出席,我們也邀請了疾病管制局、國民健康局、各縣市衛生局代表等貴賓,共同參與擔任演講者或座長。名譽理事長 呂鴻基教授甚至為了兒童福利立法,曾到立法院辦公聽會,大家雖然都只是兼差義工,但是大家憑著一股熱情集結起來,靠著團隊力量,為兒童來請命、發聲。
長庚過敏氣喘醫療團
為氣喘學童上山下海
為了讓國內校護對於氣喘病有正確認識,在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內科部 黃璟隆部長指示下,顏大欽主任曾與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科醫師群、醫檢師、衛教師組成醫療衛教團隊,不辭辛勞跑遍全省各地鄉鎮國中小學,進行氣喘衛教。從校護上課前後問卷答對的狀況,顯現出他們衛教的亮眼成績。此外,校護們的氣喘照護知識及技巧明顯提高,照護氣喘兒的信心也大幅增加。不少校護表示希望他們能持續辦理類似的教育訓練,同時也被他們上山下海的熱忱所感動。
問:您曾參與執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計劃
         
 
封面故事
從頸因性頭痛到頸頭症候群脖子的重要性
運動 你也可以這樣解決疼痛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週邊軟組織疾病與下背痛
疼痛物理治療
疼痛嗎?您該試試復健科!談復健與疼痛治療
新聞紀要
泌尿道結石病友座談會活動紀實
慢性傷口傷友座談會活動報導
鼻咽癌、咽喉癌病友座談會暨彼愛關懷會成立大會紀實
醫療時論
台灣發展保健醫療旅遊可行性之探討-1
台灣發展保健醫療旅遊可行性之探討-2
特別報導
突破逆境 彩繪人生 口足畫藝聯展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1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2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3
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2
社服園地
桃園長庚社區營造健康生活經驗談
養生文化村報導
四通八達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的實踐與發展
增刊目錄
失去的就是愛(腦神經外科)
用心感受
我的姑丈─郭爸爸